任咪 龙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唐某某与吴某某一案督促履行群”传来“请收款”“收到了”的消息。10月10日,记者从岳池县法院获悉,一个转账消息和短短6个字,让忙碌了两个多月的大家松了口气,这意味着岳池县法院此案的调解协议已有效履行,案件得到实质性化解。
意外的碰撞
这是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2024年1月6日,唐某某驾驶的电动车与吴某某骑的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吴某某受伤。
事故发生之后,经岳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事故双方对本次事故负同等责任,且经交警大队组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唐某某承担医疗检查费、营养费、后续治疗费等费用共计1万元,剩下的费用由吴某某自行承担。唐某某当场履行2000元,剩下的费用以每月1000元分期付给吴某某,直至2024年11月底履行完毕。
然而,唐某某支付2000元之后,便没有继续履行。于是,吴某某将其诉至法院。
消失的被告
受理案件后,岳池县法官立刻联系被告唐某某,但唐某某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为了解真实情况,法官决定到唐某某户籍所在地寻找。
经过一路的问询和跋涉,终于找到唐某某住所,但遗憾的是其房屋已多年无人居住,且当地村支书等人皆表示不认识唐某某,更无联系方式。经过多方打听,原来唐某某一家早在30多年前就搬离户籍所在地。无奈之下,法官只能无功而返,但依然留话给当地村民,希望其帮助寻找联系。
几天后,有村民来消息告诉我,他遇见了唐某某父亲并将此事告知了他,一番波折后,终于联系上了唐某某。
原来唐某某在外地务工,且为夜宵烧烤师傅,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休息,因此总是联系不上。对于未及时履行的原因,唐某某表示并非不履行,而是吴某某当时未给履行方式,打电话也不接,到其家里也找不到人,因此才没有及时履行。
提前的履行
原来是误会一场,了解情况之后,考虑到吴某某急需拿到钱,唐某某又有履行意愿,法院立即联系双方准备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鉴于唐某某在外地上班,法官通过远程方式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吴某某对唐某某延期履行表示不满,要求唐某某此次必须一次性付清,唐某某则表示暂时没有足够资金支付,双方僵持不下。见此情形,法院立即对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帮助他们分析利害得失,引导双方从法律规定、诉讼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换位思考、综合考量。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唐某某于2024年9月30日前支付原告吴某某4000元,于2024年11月30日前支付4300元。
为了督促唐某某履行,法官建立了微信群,时常关注着双方的动态。9月23日,微信群里传来好消息,唐某某提前履行完毕。至此,该案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