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队31周年,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走过风雨再启程!

  
2024-10-02 16:22:53
     

侯君华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警察叔叔,我同学骑自行车摔倒受伤了”“警察同志,铁牛广场有人发生打架了”“警察同志,我的钥匙忘记拿了进不了家门”…………这是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每天要接到的无数个报警电话中的两三个,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立即下达指令:“有群众需要帮助,请迅速到达现场……”在绵阳,说起特巡警,老百姓纷纷赞誉说,“群众的及时雨,百姓的守护神”。

“有困难找警察。”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百姓有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巡逻在街边的“警察叔叔”。小到老人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大到打击违法犯罪,遇到群众求助,他们热情相助;碰到突发状况,他们冷静应对、果断处置。“群众的事情没有大小事,只要百姓有困难,需要帮助,我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他们面前。”这是特巡警支队每一位民辅警的“口头禅”。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迎来了建队31周年。在以绵阳建成区为主的战场、跨度长达31年的时空舞台上,该支队书写了“为党尽忠、为民解难”的战斗史,绘就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史,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特巡警形象成为绵阳科技城的靓丽名片。

今天,让我们走进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了解他的“前世今生”和那些您不知道的故事,向身边的“安全感”致敬。


我已“三十而立”

1993年9月30日,绵阳公安队伍中,加入了一支强大的队伍——绵阳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支队伍的责任也有所变化,先后改建更名为巡特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从成立之日起,虽然工作职责有所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心。

31年,悠悠前行的年轮,见证着绵阳的发展变迁和新面貌,见证着特巡警支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从精到强,也见证着一代代特巡警人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接续奋斗和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为民初心,是全国罕有、全省唯一集防范、打击、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警队,是全省建队历史最久、积淀最厚的特巡警支队。

建队31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四川省公安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先进集体”等省厅级以上殊荣45个,获市委、市政府等市级表彰39次,在全省治安、特巡警系统和全市公安工作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中累计24次获一等奖,在世界警察运动会中夺得金银牌,涌现出个人二等功以上功臣模范61人次。

一面面荣誉墙,记载着队伍的发展历程;一枚枚金色奖章,诉说着榜样奋斗的故事。

我的“青春奋进”

1993年,巡逻警察支队初创伊始,建立巡警体制,主要担负对绵阳城区街面及广场的24小时巡逻,打击处理发生在街区的治安、刑事案件,维护城区治安秩序。为适应主城区发展新形势,先后5次扩编增员。

绵阳特巡警这个名字被老百姓熟知,要从1996年10月2日,绵阳在全省率先开通设在巡警支队的“110”报警服务台说起,从那时开始,群众遇到困难,拨打110报警,特巡警就会立刻出现在群众的身边,快速的出警速度、处理事件的满意度,让特巡警的名字在老百姓心里更加有“分量”。同年,以支队警力为主,抽调城建、工商组成的联合执法大队在支队成立,担负监督维护绵阳市容整洁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执法重任。为绵阳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立下汗马功劳。

支队将抓好绵阳建成区街面巡逻防控作为第一要务,以落实网格(片区)时段责任制为主,辅以警民、警种联勤等多种形式,点线面结合,巡防处一体,筑牢安全防线。

突出反恐防暴的优先地位,利用特警大队和“1、3、5分钟”快反单元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反应迅速的优势,打击违法犯罪,彰显正义。时刻牢记作为应急处突主责队伍的职责使命,枕戈待旦,尽锐出战,灾害中奋不顾身,困难中传递希望,危险中义无反顾。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远赴高原驻训,积极参与大型会议庆典、民俗活动、商贸活动、文体活动、高(中)考等各类安保。

牵头全市城区打击多发性侵财违法犯罪和扒窃整治,牵头全市养犬管理,推动《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出台和实施,全市养犬办证达到3.8万余件,推进养犬专项立法工作经验被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采编报道。

我在“改革创新”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的警察,该支队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决定发展的关键一招,在机构设置、专业指挥、勤务运行、警务模式等方面革故鼎新,着力提升特巡警工作整体效能和核心战斗力。坚持把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作为制胜未来的优先选项,加大投入推动科技装备配置,推广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警务实战和大数据、高科技装备的深度融合,全面助推特巡警工作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2016年,积极顺应全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潮,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沿袭了23年的特巡警勤务运行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固化了绵阳市城区巡逻防控、维稳处突、反恐防暴三支队伍,规范和统一了全市城市街面巡逻工作任务、警力配备、勤务模式、接处警行为、装备配置、教育训练和考核评价。四川省公安厅改革办评价绵阳特巡警改革“为全省公安深化改革率先探路,提供了一个模板”。

近年来,在市公安局积极推动下,绵阳率先在全省启动推进“交巡融合”勤务运行机制改革。全省“巡防处”一体化勤务模式改革在绵阳试点,创新开发了绵阳街面智慧巡防系统,将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街面巡控工作,实现资源整合“一张图”、巡逻防控“精准化”、勤务管理“精细化”、警情处置“快速化”、指挥调度“可视化”,切实增强特巡警对城区整体社会治安防控驾驭力,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让老百姓“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组建完成特警专业力量“四支队伍”,将“无人机防御反制”建设列入市局党委“132”工作法重点推进项目和市局重点改革项目,促成市局与四川纵横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警用无人机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与九洲集团签约共同打造“低空无人机管制联合实验室”。

在这种模式下,不断推进无人巡逻等智慧街面巡防系统,建立无人机空中巡防,无人巡逻车智能巡防,构建全天候、全时段的智能化巡防网络,支撑配合地面工作,提升“巡防处”实战效能,通过科技打造“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的泛感知防控体系,形成“空地一体、人机协同、全域覆盖”的立体巡防新格局。

我有“优良作风”

成绩的取得,与该支队优良的作风分不开。该支队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按照“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标准铸造队伍的政治灵魂,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为铸魂强基、忠诚履职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执法监督,不断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从建队伊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在从严治警方面始终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砥砺淬炼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敢打胜仗”的公安铁军。

坚持通过文化建设育警铸魂、凝心聚力、激发斗志,与业务工作彼此契合、互相成就,展现了特巡警“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该支队抓实“接处警标兵”评选、“无警巡访”“师徒结对”、恢复执法办案、建立综合大监督体系等工作,提升民辅警职业认同。2024年4月,支队获命名授旗“绵阳公安特警铁拳突击队”。

说到自己的生日愿望,该支队民辅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一代特巡警人,将赓续平安城区主战队、急难险重突击队、反恐防暴尖刀队、为民服务先锋队“四队”特巡警精神血脉,秉承“忠诚、担当、迅即、善战”队伍建设总体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接力荣光、砥砺前行,以特巡警现代化建设成果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特巡警力量!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