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你好,贾思铭(化名),公安机关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发现骗子使用的银行卡账户曾接收过你的转款3次共计135000元,你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千万不能再转款了……”近日,民警谭良建、辅警孙位一路风驰电掣赶到某公司,对贾女士开展见面劝阻工作、进行防骗宣传。
原来,贾女士休息时无意间看到朋友圈发的刷单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加入了一个QQ群,并按照群主的示意,安装了一个名为“F”的APP,随后,贾女士跟着派单员接了2单任务,投入600元,很快得到返利258元。
殊不知,收获“惊喜”的贾女士正为自己的“好运”暗自窃喜时,骗子似鳄鱼般的大嘴已经张口向着她了。骗子先后以贾女士“没有按步骤进行操作,导致系统数据错乱”“需要再次选择套餐转款进行系统修复”等理由,让贾女士先后转款3次共计135000元。
“其实,进行前两笔转款时,我已经收到公安的预警短信和电话了。”但此时,看到QQ群里一个个提现的截图,心急如焚、将信将疑的贾女士鬼使神差又私聊了一个提现的用户,再次坚定了她“如果再转一次”就能提现的想法,于是,不顾公安的劝阻电话和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一笔10万元又被转了出去。
“没想到还是提不出来,对方又说找领导申请了一个15万的名额,让我抓紧时间。”正当贾女士四处凑钱时,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都怪我一开始贪小便宜,结果……哎,我简直昏头了。”面对民警的反诈宣讲和劝阻,意识到被骗的贾女士后悔不已,表示今后自己会提高警惕,并对民警及时阻断她再次转款,避免更大的损失连声感谢。
这是洞子口派出所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之一,也是该所充分发挥“派出所主防”作用,在持续采取措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常态化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的一个缩影。
为了与骗子“抢时间、拼速度”,洞子口派出所严格按照金牛公安分局关于加强涉诈资金预警劝阻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启上门见面劝阻工作模式。
在收到分局反诈中心的预警指令后,洞子口派出所以最快的速度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劝阻,并通过“四查看”“三询问”“一保护”等劝阻方法规范流程,如果遇到被骗群众不听民警的劝阻,则通过其亲朋好友、社区熟人等多种渠道进行劝阻,切实做到了见面一起,唤醒一起。
警方提醒
骗子打着“刷单做任务”“理财投资”等幌子,利用人们“鳄鱼效应”的心理弱点,以“蝇头小利”为诱饵,让受骗人不断加大投入,随后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动机,进而造成后续更加冒险的决策。日常生活中,大家千万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任何陌生来电、不要随意点击任何不明链接,守好自己“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