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善意+强制”执行理念 成都蒲江实质性化解纠纷有办法!

  
2024-09-23 09:25:50
     

温欣 李小洁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法律的公正与温度,往往在细微之处得以彰显。前不久,记者走近了蒲江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日常工作,看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践行“善意+强制”执行理念,让两起执行案件得以实质性化解。

铁腕执行促案件圆满收尾

吴某与刘某承揽合同纠纷案,执行标的为35万元。执行过程中,蒲江法院依法向刘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相关文书,刘某未报告财产情况,网查系统反馈的信息也毫无收获,通知刘某到法院配合调查,刘某也只是口头答应。

案件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再次梳理案情及现有资料,并与申请人一起多方查找财产线索,发现刘某在外地还有机器租赁业务。执行法官立即赶赴外地,核实租赁情况后,查封了刘某租赁给案外人使用的机器。

经案外人联系,刘某到达现场,法官当面向其送达查封裁定及预拘留决定书,告知其不如实向法院报告财产及涉嫌隐匿财产的法律后果。刘某发现财产被查封,后续还要被评估拍卖,自己还可能被拘留及涉嫌拒执犯罪,才意识到依法履行义务的重要性,马上表示愿与申请人商量还款方案。

刘某现场向吴某支付了10万元,并与吴某达成了和解协议,吴某申请对刘某的机器采取软查封,不影响刘某经营活动,也有利于其后期债权的实现。

讲情明理让双方握手言和

郭某与罗某的民间借贷纠纷,蒲江法院判决罗某应偿还郭某17万元,罗某却迟迟不履行义务,郭某申请强制执行。

鉴于罗某在本地居住,法院迅速行动,结合线上网络查控与线下实地调查,双轨并行推进执行。

执行法官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村委会及邻里访谈,了解双方系邻里关系,因借贷导致邻里失和。秉持善意执行原则,法官将化解矛盾置于首位,迅速组织双方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不仅聚焦于借款偿还,更细致疏导双方因纠纷产生的情感隔阂。

通过背对背调解与耐心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罗某先行支付部分款项,余款分期偿还。

在法官的协调下,双方的亲属也通过电话参与劝说,共同推动和解协议的达成。当日,郭某与罗某握手言和,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案件圆满终结。这不仅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对邻里和谐的重塑。

执行有力度,更有温度!以上两个案例只是执行法官处理大批案件中的缩影,他们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捍卫者,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如我在执”的工作理念,从解决纠纷的角度出发,因案施策,无论是搭建当事人“互信、互谅、互让”桥梁,将“情、理、法、义”有效融合;还是采取惩戒措施,如限高、罚款、拘留等,对被执行人形成司法威慑,高压势态督促被执行人履行,都旨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