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成渝绵中试资源供需对接会在绵阳成功举行,为“成渝绵”三地中试资源交流合作提供全新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全新路径,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中试研发平台建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川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罗春彦出席活动并讲话,绵阳市副市长胡进耀致辞,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曾刚出席。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正式上线并签约,绵阳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申泽与绵阳市科技局副局长张传斌共同为大国工匠游洪建等10位中试专家颁发聘书,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平台管理部负责人徐唯涛发布《省级中试公司运营模式报告》,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6家单位代表做中试平台推介及项目发布。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绵阳市人民政府指导,绵阳市科学技术局、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重庆市北碚区科学技术局、绵阳科技城新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成都、重庆、绵阳、攀枝花、资阳、广元、深圳等地的中试平台、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试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胡进耀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近年来,绵阳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谋划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建设“云上两城”、探索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健全院地和校地常态对接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的中试服务体系,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
罗春彦在讲话中强调,成渝绵科技创新协作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深度融合,先后出台《中试研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试研发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等系列支持政策,系统布局建设我省中试研发服务体系,组建并实体化运行跨高校院所综合性中试研发平台,建立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培育库,筛选入库中试研发平台43家,支持市(州)建设专业化中试平台,加快构建“1+N+X”中试研发服务体系。
活动中,与会领导、行业专家、中试平台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的正式上线、专家聘用及合作签约。平台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围绕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布局中试项目、中试服务、中试场景、中试载体、中试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打造委托研发、检验检测、试制生产等为代表的“8”项技术“硬”服务和市场调研、专利布局、成果评价等为代表的“8”项科技“软”服务的特色中试服务体系。目前,平台已成功聚集119家中试服务机构,30余个中试生产线和测试线,形成了标准、专利、产品等多维度的中试知识支撑体系。
签约仪式上,举行了中试生态共建合作、中试资源入驻、中试服务项目等三轮现场签约,每一轮签约都体现了成渝绵三地携手合作的决心。四川省集成电路封装中试研发平台、重庆市半导体封装测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绵阳苏试广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中试资源的成功入驻,将为三地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平台还特别聘请了游洪建、张世明、赵勇等10位行业内知名工程师、研究员协助平台开展中试项目管理、项目评估、项目服务等工作,为平台重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为成渝绵三地中试资源交流合作提供了全新平台,也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了全新路径,有助于激发区域科技创新的活力,推动中试研发平台建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绵阳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市监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园区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在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企业、中试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参加大会。
(张雅秋白肖飞王美惠赵银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