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警故事:初心不改,守护“半城”平安

  
2024-09-20 16:59:06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曾经,他一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他投身警营守护一方。纵使时光更迭、使命转换,但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没有改变,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守护没有改变。他叫刘定余, 1981年8月生,1999年12月入伍,2017年12月转业到崇州市公安局,现任崇州市公安局崇庆派出所社区民警,因管理的社区面积较大,被同事赞誉为“刘半城”。从警以来,因表现突出,先后两次被嘉奖,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称号。


转业不转志,制服虽变心未改

十八年的军旅生涯,脱下戎装,再换上藏蓝警服,刘定余说自己对制服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但同时他也深知,肩上不管戴着军衔还是警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刚开始的时候,接手红桥、清平、东泉三个社区心理压力确实很大,怕出错,怕群众不理解,畏难情绪大。”对一个刚走出军营、没有工作经验的他而言,社区警务的繁琐和复杂是他未曾预料到的。刘定余所在的辖区人员密集,行业场所较多,所有的工作对于他而言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在师傅的带领和关心下,在领导、同事的支持帮助下,他清楚的明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必须要脚踏实地。每当纷繁复杂的工作让刘定余感到焦头烂额时,他时常勉励自己,“既然公安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张白纸,那就像刚入伍时的新兵一样,从头开始学习。”, 于是他把在部队时的拼劲、韧劲拿到公安工作中,抓紧“补课”各项公安业务知识,刻苦钻研岗位业务,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后来,下社区的次数多了,和群众、和业主见面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就建立起了开展社区警务工作的信心,个人业务水平也在一次次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很大提升,开始从一个“警营小白”向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进阶。

甘当孺子牛 ,“定”耕社区责任田

真实的公安工作中没有百科全书,更没有武林秘籍。刘定余总结干社区工作要迈出“铁脚板”,用好“硬手腕”,下足“绣花功”,是要在一遍遍阡陌巷道的奔走中,不断磨练“武功”,进而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区工作法。通过两年农村社区的工作历练,刘定余褪去青涩,在2021年他接到了更严峻的任务——管理白碾社区。相比之前管理的农村社区,人口接近2万人的白碾社区算得上是个“烫手的山芋”,刘定余不是没有过畏难和抵触情绪,但他很快意识到将白碾社区这个最为繁华、情况最为复杂的社区交到他的手上,是组织对其能力和责任心的肯定。“既然这样,我不仅要管,还要管好。”刘定余跟自己较上了劲。他先是将白碾社区的行业场所一家一家上门检查建档、向负责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将场所300余名负责人拉到一个微信群进行统一管理。对提出的整改要求“置若罔闻”的,刘定余“硬起手腕”抓整改,对存在违规经营的场所,严格按规定作出停业整改等处罚决定,通过一次次的“雷霆查处”,对其他场所也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整改效果立竿见影。管理白碾社区的第一年,其管理的社区工作年终排名全省前十。辖区调整后,在所领导的安排下,刘定余除开负责自己辖区白碾社区的同时,还要一并管理红桥村、西江社区的日常工作。为尽快熟悉辖区社情民意和治安情况,他通过公开个人微信号、发放警民联系卡、加入小区业主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微信警务”。刘定余走到每个小区,都会主动让业主和物业将他拉进群,便于其开展后续的工作。社区虽小,但却连着千家万户,平时并不喜社交的他,却时刻有几百上千条微信群消息等待他察看和回复,“这是绣花功夫,心急不得,搭建好这些微信群,和辖区的物业、业主打好关系,只要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我,处置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刘定余因此成为社区居民口中有求必应的“刘警官”。除此之外,刘定余还建立了物业工作群、场所管理群、用工单位群、旅馆管理群、学校及培训机构管理群等多个交流群,分类运营管理,一有情况实时在群中发布辖区治安要情。并定期发布防范电诈、安全生产、禁毒等信息,通过积极开展“微信警务”和入户走访调查工作,排查矛盾纠纷隐患苗头和不稳定因素,切实把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拳拳为民情,不遗“余”力解民忧

桩桩细微事,滴滴爱民情。从警以来,他把辖区当成自己的“责任田”,凭着一股子韧劲扎根社区、默默耕耘,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群众服务,真诚才是最好的“法宝”,只有常怀一颗悲悯之心,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站在群众的角度,想群众之所想,才能真正为他们纾困。”刘定余始终相信,为群众办事,要比群众更急,跑得比群众更多,不遗余力为群众解难题。2022年12月9日,崇庆街道办工作人员向崇庆派出所民警刘定余反映,辖区内有一位名叫贾某新的群众因无户口和身份证被广汉市救助站送回原籍,现急需落户办理身份证。刘定余立即联系上了贾先生,得知他于1968年在黑龙江省出生,后在崇州市钢绳厂工作时,将户籍迁至钢绳厂集体户。2022年11月贾先生在德阳广汉因病住院,随身携带的第一代身份证不能使用,才发现户口被注销,出院后被广汉市救助站送回崇州。民警通过查询,发现贾先生所在的集体户口已在2018年被注销。贾先生也称在离开崇州二十年多年期间,未在其他地方落户和办理身份证,且名下无住房。刘定余和同事一起通过查阅原崇阳镇老户籍档案,联系走访贾先生原同事、崇庆街道和红桥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取证,也确认他无重复落户及违法犯罪记录,逐步完善了落户材料。2022年12月27日,在多部门的接力下,贾先生在崇庆派出所公安“一站式”办证点成功恢复常住户口,并办理了户口本、身份证,圆了他的“落户梦”。2023年1月29日,刘定余亲手将办好的第二代身份证送到贾先生手中,贾先生含着热泪接过期待已久的身份证,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刘定余,这名辛勤耕耘在基层警务一线的社区民警,对他来说,群众的满意就是他胸前最大的勋章。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