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升 王茜 马蔓菲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守正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金牛路径,今年以来,金牛区委政法委围绕怎样完善金牛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基层多元化解纠纷的法治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坚持党委领导
全覆盖工作体系基本健全
近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政法委的有力指导下,全区上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初步形成了金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有机制、有体系、有平台、有举措、有效果的五有格局,近三年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4939件,调解成功34348件,成功率为98.3%。
不断完善制度机制。2018年以来,通过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金牛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人民调解、行业专业性调解、“五调对接”(诉非衔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交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不断夯实,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等工作在规范中加强。
重点行业引领示范。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先试先行,印发《金牛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工作办法》《金牛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办法》《金牛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在明确责任、聚合资源、有机衔接、联动调解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了调解效益,降低了维权成本,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专项行动复盘修正。在大运会专项任务、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问题小区整治攻坚行动等工作中分析研判,不断完善程序对接和联动化解中的薄弱环节,持续做好矛盾纠纷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工作,确保金牛平安和谐。
坚持集约高效
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建强纠纷化解“指挥部”。平安金牛治理中心集成区委区政府、政法单位、区信访局等部门优质资源、解纷力量和平台,以建设矛盾纠纷区级“中枢站”为目标,秉承“把调解挺在信访、诉讼前”理念,实现对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科学分配、专业调处,让人民群众“只访一地,解万般事”。从2022年12月到现在,中心已累计服务群众6.4万余人次。
规范行业解纷“主阵地”。针对劳动纠纷多发、案件程序复杂、解纷资源分散、执行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建设,将人民调解、劳动仲裁、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职能有机衔接,提高了调解效益,降低了维权成本。针对群众对消费领域司法需求日益多元且急迫,金牛打造全国首家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为就近、就地、高效化解消费者纠纷提供保障。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结合工作职责规范化建设物业、市场、医疗、婚恋等专业调委会,真正为民解忧,为民释困。
建实多元解纷“前沿阵地”。印发《金牛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实战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金牛区关于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诉源治理)中心(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心理疏导、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聚合,不断加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站〉)实战化建设,对各类纠纷苗头提前预防、前端预警、联动协同解决,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果。
坚持务实创新
推动矛盾纠纷规范化化解
不断完善“一庭三所联调”模式。金牛市场众多、流动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导致辖区派出所大量接警都是群众之间的非警务纠纷。金牛区政法系统在辖区派出所引入法庭、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力量,在全区18个派出所建立了“一庭三所联调”工作机制,并不断完善与街道和相关区级部门程序对接和联动化解机制,非警情类矛盾纠纷逐年持续下降。
案例类比提高化解效率。金牛区积极探索“法治刚性+调解柔性”相结合的纠纷化解方式,筛选出包括楼上楼下漏水、油烟扰民、公房承租、财产继承、婚恋家庭等14个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发生频率高、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纠纷类型,从法律法规依据、讲理讲情方法、调解时机把握和处置流程等方面,总结提炼编印《成都市金牛区人民调解案例工作法》,作为基层解纷的字典、攻略加以推广,促进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提速增效”。
坚持固基强本
不断夯实基层解纷根基
规范纠纷预警防范。街道(社区)加强矛盾纠纷预警防范和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按照“四色”(“蓝”一般矛盾、“黄”较大矛盾、“橙”重大矛盾、“红”疑难矛盾)预警,分层分类处置,防止矛盾纠纷转化升级。
问题导向源头解纷。针对纠纷的爆点、燃点,就近打造“代大姐”调解工作室、“熊哥静妹”调解室、力咔苑民族调解室、大西南茶城调解室等基层特色调解名片。结合“微网实格”治理,打造网格议事角、律治网格、法律发现角等解纷方式,持续抓好“一社区一律师、一社区一民警”的落实和培养法律明白人,不断充实基层解纷队伍。
持续完善“曹家巷工作法”。“曹家巷工作法”是金牛区在以曹家巷一、二街坊为代表的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中探索形成的“居民自治工作法”,关键点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依规成立“自改委”平台,依靠群众组织和大多数群众去做少数群众的工作,较好地平衡了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并逐步在金牛老旧院落改造、征地拆迁、“微网实格”治理等方面创新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
着力加强多元解纷法治化领导
强领导健全党委负责的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区委领导、街道党工委书记及社区书记任组长的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机制,夯实各级依法解决纠纷的领导责任。完善表扬奖励工作和问责制度,有力促进纠纷化解的落地落实。
重统筹不断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持续修订完善金牛区《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平安金牛治理中心、西华街道综治中心“多中心合一”一体化运行为引领示范,提炼可复制推广的工作经验。逐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站〉)内外循环工作机制。
促落实高效权威监督问责。健全区委政法委会同区人大、区纪委监委、区检察院等监督机构联合发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追究制度。用好通报、约谈、督办等措施手段,真正压紧压实责任,促进各调处主体依法、规范履职。
着力提升多元解纷法治化水平
压实源头治理责任。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结果刚性运用,把好决策关,从源头防重大风险。发挥政法各单位职能作用,坚持治理和治罪并重,从执法办案中分析矛盾产生深层次原因,运用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公安提示函,推动解决一批倾向性、趋势性的问题。深耕“微网实格”治理,从制度和程序上明确基层一线解纷责任。
规范调处主体依法履职。坚持人民调解群众性组织的基本定位,规范建设各级人民调解协会和个人品牌调解室。抓实群团组织解纷职能,推动共青团“青年之家”、妇联妇女儿童维权站、律师协会(法学会)法学工作站、“暖心驿站”等阵地建设。以金牛区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为样板,大力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新兴调解组织,通过税费减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领等方式,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参与解纷。
明确程序对接方式。以平安金牛治理中心为“中枢站”,以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主线,结合金牛矛盾纠纷特点和实际,线下线上构建一张逐层分流递进的漏斗式社会解纷“过滤网”,将咨询、评估、调解、仲裁等各类替代性解决纠纷手段进行有序整合。
着力规范多元解纷法治化路径
夯实党管政法的阵地。学习借鉴泸州江阳区、眉山仁寿县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中心(“多中心合一”一体化运行)试点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中心实体实战化建设。
做实分级流转分类处置。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分层分类分线化解“3-2-1”工作模式。精准划分纠纷类型和难易程度,由人民调解组织、专业性调解组织、行政机关参与,引导当事人规范多元解纷。
提升纠纷多元化解质效。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更加注重排查预警和实质化解,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纠纷化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法治指导员、律师对人民调解协议和行政法制机构对行政调解协议的依法复核审查机制。在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站〉)设立群众投诉和反馈窗口,限时办理、跟踪反映事项,对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及时回应解决。
着力建强多元解纷法治化队伍
抓好分层分类培训。每年制定全区调解员培训计划,抓实分层分类培训工作。推动区司法局、区法院、相关区级部门通过巡回指导、培训辅导等方式,加大对调解组织及调解员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各类调解员的解纷能力。
优化调解员队伍。依托“微网实格”治理,把公道正派、群众公认、有法律和政策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力量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分层分类整合专职、兼职和社会组织力量,专兼结合搭配力量,规范协作配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共治共享能力。督促网格员规范落实纠纷排查劝调职责,将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网格、消除在小区(院落)。建立健全“五老五贤”公民议事会、理事会、参事会等多元化解组织,真正让身边人管身边事、化解身边纠纷、解决身边问题。扎实开展“六无社区”“无诉社区”创建工作,大力培育“无诉文化、和谐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