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民警的“成功”密码

  
2024-09-06 15:35:2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万涛是个热爱运动的人,从警多年始终如一。他用最顽强的意志,反复锤炼着曾经并不强壮的躯体;他用最严格的要求,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和业务理论水平;他用最规范的标准,坚持让每一个警务动作都是准确的肌肉记忆。

人物档案

万涛,男,41岁,中共党员,现任成都市公安局茶店子派出所办案队民警。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7次,被评为全市公安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

“干公安我就干刑警”

2002年,通过公开招考,万涛成功加入成都金牛公安。此后,在巡警大队待了8年的他,终于盼来了一纸调令,来到茶店子派出所,成为了一名刑侦民警。

初到办案队的他,不断强化射击、擒拿等各种警务技能,努力钻研现场勘察、线索分析、抓捕讯问等办案技巧,很快成长为办案队的中坚力量,出色地完成各类大小案件的侦办工作。

2017年,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嫌疑人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此时万涛却迅速冷静下来,敏锐地注意到一名犯罪分子企图借由楼梯逃窜。他当机立断,与另一名民警迅速展开追击。最终,在顶楼成功将其抓捕归案。

如今想起,万涛有些后怕,“那时是真年轻,身上带着一股劲儿!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不知道什么叫一日三餐,睡觉也是东拼西凑。心里全是案子,一定要破案,想尽办法推着自己向前走。”

“真相就在那里,只待有心人抽丝剥茧……”

熟悉万涛的同事都知道,他对待工作特别细致和执着。多年来,一摞摞笔记、近万条记录,见证万涛的成长。数年积淀的丰厚经验,敏锐洞察和缜密思维,让他总能在复杂的案情中精准捕捉到关键线索。

今年,在一起盗窃案件的办理中,万涛根据调取视频影像资料,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在其身上搜到三千多元来源不明的现金。由于周边监控存在盲区,嫌疑人拒不认罪。万涛通过对案件的再次细致梳理和认真分析,转变侦查思路,从受害人在ATM机中提取现金的冠字号入手,仔细对比嫌疑人身上剩余的不明现金的冠字号,竟发现全部重合!

“做群众心中的那束光”

41岁时,经历过那些惊心动魄、盛大绽放的故事,万涛反而更喜欢贴近群众生活的案子。他想要在辖区之内、在时间之中,为群众做更多更好的事情。

2022年11月,辖区谢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茶店子派出所立即组织警力对涉案资金和人员进行梳理分析,寻找蛛丝马迹。由于涉案金额多、分散人员杂,侦破难度很大。万涛和同事持续对谢女士提供的群聊信息、转账记录等线索反复查询,层层抽丝剥茧,经过连日的缜密研判、循线追踪,几名电诈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万涛和同事日夜兼程,先后奔袭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多个城市,辗转数千公里,最终将6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

从警22年,他来去轻盈自如,即使面对艰难险阻的重重挑战,也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自如。

他雷厉风行,纵然隔着云遮雾绕的困难阻碍,也能拨云见日抽丝剥茧。

他心细如发,最平淡无奇的监控画面对他而言,也是弥足珍贵的重要线索。

经历过无数风雨,万涛轮廓硬朗的脸上仍旧有热爱,就像是流淌在他心中的执念,这种执着和纯粹,是他作为办案队民警的骄傲。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