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之大者”。近年来,达州市通川区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的决策部署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和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多举措扛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牢牢守住全州耕地红线、底线,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金石梯田
"6·26"土地宣传日
高位推动强意识,切实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长期以来,通川区自觉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主动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为进一步增强耕保意识、压实耕保责任、凝实耕保合力,为切实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了《通川区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通川区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进出平衡”垦造耕地后期管护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进出平衡”竣工验收后垦造耕地后期管护工作,确保垦造耕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切实加强对全区耕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动耕地保护各项工作落实。
两项平衡守红线,有力有效保证耕地数量促质量。一是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项目,完成8个乡镇12个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预计新增耕地848.1605亩,垦造水田2837.32亩。二是建立健全由区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推动耕地“进出平衡”有效落地实施。通川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根据乡村振兴用地项目需求,全面梳理耕地转出需求、耕地转进恢复潜力区,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系统谋划区域内耕地“进出平衡”规模、布局、时序等多举措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助力高质量发展。既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又确保了实现耕地年度“净流入”,近三年持续实现耕地净流入8460.2亩(2021-2023年3686亩、974亩、3800.2亩)。
一网三长建体系,确保每块耕地都有“守护人”。建立区、乡、村三级田长制加网格组织机构,三级田长体系全面建成,田长制实施网格化管理。目前已设立区级田长2名、区级副田长19名,乡镇级田长37名、乡镇级副田长99名,村级田长158名、村级网格员461名、田长制公示牌179块,确保每块耕地有名有护,2024年截止目前全区各级田长、网格员巡田共计13.71万余人次,巡田里程4.7万余公里,线索提交处置18条。
据了解,近年来,通川区借助田长制这一重要抓手,区田长制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动员各级田长和网格员等力量,扎实推进土地整治、撂荒地治理等工作,推动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田长制”助力“田长治”;始终坚守粮食安全生命线,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推行机械化作业和科学田间管理,全力保障粮食增收。预计,今年该区水稻总产量将达到9.9万吨,较去年增长3.6%,通川以如磐“粮”心,为“天府粮仓”贡献更多更优“通川粮”,为全面提升首位度筑牢粮食安全坚实底板。
引导宣传聚合力,广泛营造耕地保护良好氛围。通川区积极探索疑似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耕地提升增效的新举措,通过积极宣传引导、组织村民代表现场观摩等方式,推动补充耕地及耕地提质增效项目的实施。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在田间地头、进村入户醒目位置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耕地保护“六严禁”、耕地用途“五不得”、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
(郭桃 米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