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周鑫,成都金牛分局民警;史婉蓉,成都青羊分局民警。
他在金牛,观国宾蜀园巡金泉河畔,守护“交子故里 大道金牛”;她在青羊,听文殊声梵赏苏坡桥影,守护“人文青羊 航空新城”。他们的浪漫,是工作时的远程陪伴,是处警后的互道平安,是共同守好成都“西大门”。
相遇公大,是志趣相投的开始
他们的故事,起源于2016年7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这几个字,如红线一般将他们牵到了一起。
在公大的青葱岁月里,他们一个是三班的6号,一个是四班的6号。同为甘肃老乡,那份默契与理解让他们逐步有了更多的交集。两人每天朝夕相处,从早上集合、吃饭,到上课、训练,一整天都在一起,很快就对彼此的性格、志向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们是上课时的同桌,是科研比赛里的伙伴,是支教团里的同事,是训练场上的队友……后来,他们变成了校园里人人羡慕的模范情侣。在对方的眼里,史婉蓉是那个总能在他疲惫之余以一抹微笑温暖人心的女孩,周鑫是那个在她惶恐之时鼓励与陪伴的最忠实依靠。
从那个时候起,他们有了一致梦想——通过努力,考取到同一个城市,共同投身于热爱的公安事业。
投身公安,是并肩作战的誓言
2020年7月,大学毕业的两人都顺利通过了四川省急需紧缺选调考试,远离家乡选择了加入成都公安来守护万家灯火。这个夏天,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成都,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方言,陌生的风土人情,让两人感到了不知所措。
周鑫被分配到金牛公安金泉派出所,史婉蓉则分到青羊公安苏坡派出所。
“民警师傅们都很巴适,很关心我”“咱们刚来一定要勤学好问”这是他们常有的交流。工作后的两人,总是把工作遇到了什么事,这次的警情有什么总结,纠纷如何调解才最恰当,都诉说给了彼此。
“喂,婉蓉,你们苏坡辖区是不是发现了一名走失的孩子?”
“你怎么知道?孩子父母在金泉吗?”
“孩子什么特征?对,对对,我这就带着孩子父母过去!”
金泉与苏坡的辖区相邻交错,偶然的机会,让他们发现可以借用“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工作联系。老人小孩跨辖区走失、嫌疑人跨辖区作案……他们发扬和传承着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件件警情在他们的协调之下都得以迅速解决。
扎根农村,是脚踏实地的沉淀
2021年12月底,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两人分别前往简阳和金堂的农村开展驻村任职,踏上了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是一本立体、鲜活、生动的实践教材。在不同的乡间小路上,他们走访农户,了解民情;在田间地头,他们与农民朋友一起劳作,共谋发展。他们不断地学习、迅速地成长,逐渐学会了说百姓话、干百姓事,在为乡村带来了实实在在改变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理解与思考。
“今年耙耙柑行情不好,得赶快想办法发展集体经济。”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购买了,一定要挨家挨户通知到位。”
“这几天我准备到镇上的小学开展宣传讲座,把普法、反诈、禁毒知识都讲一讲,你那边也多联系一下学校。”
“马上过年了,还是要再去帮扶对象家里多看看。”
那两年虽然距离遥远聚少离多,但他们心中的那份牵挂却如影随形,通过电话、视频,他们分享着乡村工作的点滴。每当夜深人静,他们总会仰望星空,想象着对方也在另一片土地上努力工作的身影,那份跨越上百公里的思念,让他们的心更加紧密相连。
驻村的两年时光,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在乡村的每一天,他们都努力地将所学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当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共同的使命与责任,让他们的爱情更加深厚与坚韧。
携手奋进,是伉俪情深的归宿
入警四年,相识八年。一路走来,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成为彼此人生的那盏明灯。2024年1月10日,在“第四个人民警察节”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他们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坚定了携手共度余生的决心。
在警徽的见证下,他问她:“嫁给警察,你后悔吗?”她回答他:“我是警察,也是警嫂,你不忙,我陪伴你;你忙,我理解你,等你。”
这个七夕,他说:愿携手享岁月静好,看山河康泰,见盛世繁华。她说:愿此余生,喜乐相知,冷暖相伴,不负警徽不负卿。
从派出所到乡村的这四年积淀,带着收获与成长,他们扎实地扣好了从警路上的第一枚“扣子”。此时的他们,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腼腆的新警,根据在一线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他们将头脑中一个又一个点子付诸实践。如今,周鑫在金牛区分局政治处宣传岗位上以镜为枪,史婉蓉在青羊区分局办公室调研岗位上以笔为锋。他们一个用镜头记录着民警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瞬间,讲述着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警察故事;一个用笔触书写着公安政研的创新与优化,推动着警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虽然分工不同,但无论从事哪个警种、置身何种岗位,他们以各自的方式,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一起携手做“小家”和“大家”的“守护人”。未来,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共同书写更多感人至深、动人心弦的公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