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霞 朱艳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桌面整洁了,再也不用对着一大堆卷宗大眼瞪小眼了,这样对整理归档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广元市利州区法院档案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从立案、审判、执行到归档,卷宗“不见了”,签字不用跑腿了……这些常规性动作在工作中慢慢“隐匿”,一场“无纸化”办公改革正在利州法院悄然进行。
近半年,利州区法院根据上级法院归档方式改革工作要求,以广元市首批“无纸化”办案试点单位为契机,聚焦“化繁为简、降本增效”,以全类型、全流程、全要素无纸化赋能“公正与效率”。截至目前,利州区法院取得了该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纸质卷宗由“厚”到“薄”,正向着由“薄”到“无”这个终极目标努力奋进。
探索科技赋能,着力提升无纸化办案“速度”
“你好,我要立案,有个人欠我钱一直不还,我要起诉他,材料我都带来了。”今年5月13日,陈某走进利州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向工作人员递交了材料。
仔细了解案情和诉求后,工作人员建议陈某通过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立案,并提供了详细的指引。起诉状经扫描后,平台自动提取身份信息、诉请等内容,证据材料直接拍照上传。材料提交后不到一个小时,陈某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短信。
无纸化办案的首要任务是要抓“无纸”。利州法院聚焦“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这一关键,首先对立案源头关口进行重塑。建设标准化数据采集中心,将现有诉讼服务中心材料接收窗口的功能延伸扩展,将传统的材料接收转型为数据采集中心,实现材料审查、接收、扫描、电子签名的无缝衔接,现场完成诉讼材料的电子化工作。对当事人线下邮寄的纸质材料,统一流转到数据采集中心进行集中扫描,确保数据采集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对线上立案、线下补充的邮寄材料与当事人现场提交的立案材料,第一时间流转至扫描窗口进行扫描,并开展精细化编目,实现“一次扫描、多次利用”。同时,纸质材料交至中间库处理。庭审过程、结案后产生的案件材料,在3日内移送至中间库扫描入电子卷宗,同时必要的纸质材料进入中间柜进行集中管理。
“我们成立了卷宗材料综合管理中心,对诉前调解、立案、审理、执行、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化改造,为网上办案蓄好‘能量池’。”副院长陈述金介绍。此外,阅卷、质证、文书签发、电子签章以及审限延长、程序转换等各类审批均在线完成,纸张及打印消耗减少50%以上,切实做到了卷宗的“减纸瘦身”。
聚焦制度规范,着力提升无纸化办案“力度”
利州法院制定了《利州区人民法院无纸化办公办案工作方案》《利州法院归档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工作目标、职责、流程、规范、标准等内容,以制度保障“无纸化”办公办案全流程顺畅运行。
规范流程化建设,组织无纸化办案系统实操培训,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加大技术支持和保障,针对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第一时间现场解决,破解干警“不会用、用不好”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开展工作会商,进行操作分享、难点分析交流,确保无纸化“试验田”开花结果。
将信息化应用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结合,量化工作任务,细化考核指标,落实无纸化工作经验总结周报月报制度,常态化关注无纸化办案质效指标,切实推动无纸化办案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
“看着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工作都舒心了不少。”这是法院书记员们说得最多的话。
归档关口的“减纸瘦身”,实现了立审执归过程的无纸化,干警办公桌上卷宗堆积如山已是昔日景象。利州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燕说:“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探索完善无纸化办案模式,以科技赋能公平正义提质增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打造具有利州特色的无纸化办案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