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双拥花盛开 鱼水情更浓

  
2024-04-19 11:07:0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孝伟           

子昂故里,诗酒射洪,悠悠涪水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一代文宗陈子昂两度从军,以一首《送魏大从军》表达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爱国军人”于渊率部英勇抗击英军名威震海外,毕生为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开国中将贺诚开创下人民卫生事业先河,成为人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在射洪14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

特别是近年来,射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重大发展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工作网络服务体系,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军地共建一盘棋、军民团结一条心的良好局面。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这方热土上拥有的红色从未褪色,鱼与水的深情赓续至今。如今,军民正同心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接续谱写新时代军地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凯歌。


高位推动   倾心培育“双拥花”

射洪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已经“九连冠”!“双拥之花”30年绽放而未曾凋零,细说下来,这离不开军地携手双向奔赴的精心培育,更离不开射洪这一方肥沃的红色土壤。

厚植拥军优属沃土 ,射洪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挥铲”。

2023年11月15日,射洪市2023年县级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举行,市委书记带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走进市武警中队接受国防教育,以实际行动密切军地联系。

高位推动双拥工作,市委书记担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带头履行双拥“第一责任人”责任,这样的做法为双拥工作提质增效注入更多活力。

正是有了这样的活力,让即将濒临“空城”的3536三线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军事拓展训练、红色文化研学……射洪依托3536厂旧址,打造出集国防教育、军旅生活、双拥文化等为一体的双拥教育基地,推动双拥工作与农文旅深度融合,三线建设精神被赋予新的“双拥”内涵。

结合三线精神和陈子昂诗廉文化等射洪本土元素,射洪打造双拥宣传阵地10余个,一大批双拥主题公园、双拥主题街区、双拥主题小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沉浸感受双拥文化,拥军也悄然演化为全民的共识和追求。

“等我家娃儿长大了也送去当兵,希望也能在部队闯出个名堂,为国家和军队作贡献!”2024年1月19日,送喜报队伍来到曹碑镇草坝中心村,为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冯渊家人送上立功喜报和“二等功臣之家”牌匾,远近的村民自发来到冯渊家中见证荣耀时刻,更表示愿意送子参军铸军魂。

建阵地、做宣传、送喜报……党委政府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催生的“化学反应”肉眼可见:

健全完善400余个基层双拥工作服务组织;

全市双拥教育面达到95%以上;

 …………

 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这片热土发扬光大。双拥数据持续变化更新,不变的,始终是全市拥军优属的浓浓深情。

强化服务   悉心当好“家人”

“爱国拥军, 筑我长城”“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走在大街小巷,一幅幅“双拥”宣传广告引人注目;在车站、医疗及金融等公共服务窗口,“军人优先”标语令人倍感温馨……

然而,射洪上下深知,“拥军优属”从来不能只停留在标语上,不应该是一句空洞乏力的口号,而必须是注入情感温度的生动实践。

这样的情感温度,退役回乡的杨明深有感受。“本以为退役手续多需要跑很多部门花很多时间,没想到在这里就能一站式搞定,非常便捷,政府考虑得很周到、很暖心!”

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置退役军人“一体化”综合服务窗口,将涉及退役报到、户口登记、军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9个服务事项统筹进行流程再造,军人退役办事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


温馨贴心的优质服务不仅在军人退役这一天,而是在退役后的每一天。

“这里能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代办缴费、广电、保险等业务,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办事难、办事远的问题。”射洪市沱牌镇龙泉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王武林介绍说,“服务超市”涵盖了金融服务、便民、电商服务等多项功能,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将“服务超市”建在退役军人身边,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在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射洪还在中心镇打造退役军人服务样板站9个,推动服务保障体系升级提质。

在构建全域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过程中,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积极担当。

舍得酒业建成全省唯二的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司461名退役军人有了自己的“家”。退役军人梁劲松说,退役军人回到地方进入企业后,有困难都可以找服务站帮忙。服务站不仅能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更凝聚起退役军人的“光”和“热”。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做好军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家人”从不缺席缺位!

17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政策,解决任务一线和边海防官兵家庭实际困难19件。成功接收安置退役10余年未移交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蒲某和滞留部队11年因公一级残疾军人杨某,解决军人后顾之忧,服务部队轻装上阵、备战打仗。

组织1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军属参加招聘会。减免税费811.41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285万元。

接收安置自主就业退役士兵966人,足额发放优抚补助资金3.38亿元。解决3000余户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困难。

…………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解决了退役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军人军属在工作上放心、在安置就业上顺心、在生活上舒心。


携手共建   齐心赓续“鱼水情”

走进广兴镇万新村,新建村舍错落有致,彩色墙绘引人注目,田间作物整齐排列,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千家万户。

村民张大爷放下手里的农具,点燃一支烟笑眯眯望着远方。健身器材、路灯、花箱、墙画……以前在县城才能看到的新鲜玩意儿如今都在眼前。“自从村里来了军队上的人,条件是一天天在变!”

老张口里说的军队上的人,他们都来自遂宁军分区。

在老张的记忆里,万新村就是一个人口流失大、耕地荒废的贫困村。然而,如今的万新村却是远近闻名的生活小康、美丽如画的模范村。广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变化都得益于遂宁军分区精准对口帮扶,在军地合力推动下,万新村焕然一新,并不断滋润人心、凝聚人心。

永葆军人本色,助力乡村振兴。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情怀,已经深深烙印在人民子弟兵的基因里。

2月4日,在武安镇罗大爷的果园里,迷彩绿和柑橘红绘就出一幅斑斓多彩的靓丽画卷。“多亏他们帮忙解决了燃眉之急,真的太感谢了!”果园里耙耙柑虽然迎来了丰收,但罗大爷却一度因为缺乏劳动力采摘导致滞销而心急如焚。

得知情况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武部积极组织退役军人红军情志愿服务队和驻射部队来到果园,帮忙采摘耙耙柑,并打包装上了车,罗大爷终于松了一口气。

始终牢记军人本色,在完成好军事任务的同时,驻射部队从抢险救灾、生态环境、扶贫助学、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方面支持地方建设,军地携手齐心共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谱写军民鱼水情深的最美画卷。

近几年,驻射部队累计投入重点工程120余人次,参与公益活动800余人次,为群众做好事300余件。出动4万余人次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8万余人次,完成帮户助耕、退耕还林、撂荒地整治1000余亩。

同心合力铸伟力,共叙军民鱼水情。新的征程里,射洪市将持续探索军民融合战略发展之路,大力营造双拥共建根深叶茂、射洪军民鱼水情深的良好氛围,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奋力夺取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的更大成绩!

(苏勤)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