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玲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作为恋人身份的转账,如何区分赠与与借贷?如果情感破裂闹上法庭,人民法院会怎么判?你的身边是否也在发生类似的事件?近日,温江法院调解成功的一则案例,或许可以给予有类似困扰的曾经的“恋人”们一些启发。
杨某与李某(均系化名)曾经是男女朋友关系,杨某因生意资金周转需要向李某及其母亲借款25万元,几年过去了,杨某虽陆续归还了一部分借款,但仍欠李某本金和利息未归还,两人感情出现罅隙,后来杨某因为各种原因逐渐冷落疏远李某,还通过聊天软件委婉地提出分手。李某在心灰意冷之余,多次向杨某催要欠款无果后,向温江法院起诉杨某,要求归还本金和利息共计22万余元。
温江法院承办法官舒玲阅卷后,考虑案件事实清楚,借贷性质明确,而且双方曾系男女朋友关系,遂决定采取调解方式定分止争。鉴于李某因认为杨某欺骗感情、以谈恋爱的名义骗取她的钱财,以至于母亲的养老钱可能无法收回,所以对杨某抱有愤懑情绪,为避免两人见面爆发冲突,舒法官综合分析利弊后,分别对杨、李二人征询了调解意愿,并告知双方民事调解的便利高效性,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当事人同意到庭调解。
调解现场,舒法官从法理、情理等方面入手,春风化雨陈述利弊,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向双方阐述赠与与借款的区别,明确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引导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立场及能够接受的调解底线,积极释法明理,最终顺利促成双方当场达成调解意见:杨某分期向李某归还本息共计16万元。
近日,李某已收到杨某的全部还款,曾经的恋人最终握手言和、互道珍重,这起情侣在恋爱期间产生的借贷纠纷得以妥善化解,李某向承办法官舒玲送来了鲜花和锦旗表示感谢。
法官说法:
热恋时,心甘情愿倾尽所有,分手时,“因爱生债”闹上法庭的案例屡见不鲜。情侣间的交往要保持理性,明确彼此间经济往来的具体性质,借款时注意通过借条、转账备注等方式保存证据,以免恋爱关系发生变化时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造成情感上与经济上的双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