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东风起,千山万岭绿。枫桥经验的种子在多扶播撒,经过阳溪河的滋润,在凤凰山下绘成一片“平安枫警”。
2022年5月25日上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表彰近5年来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公安局多扶派出所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这也是南充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安派出所。
近年来,该所准确把握“枫桥经验”深刻内涵,主动融入省级新区“临江新区”发展大局,坚持以忠诚铸魂,以稳定固本、以平安强基,以服务惠民,以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作风创造了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新业绩,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最强支部”、全省“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市优秀公安派出所”,两次荣记集体三等功,工作成效得到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携手“警务后援联盟”建平安乡村
“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平安指数......”谈及此次荣誉,多扶派出所所长冯霞辉激动万分。
多扶派出所成立于1982年,为全省二级公安派出所,现有民警10人、辅警7人,辖一镇一乡一工业园区,17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6.4万常住人口,面积74.5平方公里。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践行枫桥经验的强大“警务后援联盟”。多扶派出所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质,坚持依靠群众、专群结合,构建以“党建引领、多元化解、群防群治、民需警应”为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辖区49个村社连续3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0.7%。
“我们通过科技助力,积极发展智慧警务;实施‘反诈快递’精准预防,‘网格协会’安全护航。”据冯霞辉介绍,近年来派出所积极发动治安积极分子、热心群众、志愿者等力量组建“警务后援联盟”,着眼农村地区治安盲区多、安全隐患多、巡护人员少等现实问题,建立了“民警指导、干部组织、群众参与”的联防联动机制,协助公安机关扫除农村治安防控盲区,激活农村治安防范“满盘棋”。
在“警务后援联盟”的强力支持下,辖区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6.7%,安全事故同比下降7.9%,辖区49个村社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共建“多元化解联盟”护和谐乡村
农村稳则社会安。多扶派出所紧紧依靠党政、发动群众,联合综治、司法、村社干部、热心公益人士组建“多元化解联盟”,围绕农村地区小矛盾、小纠纷、小事故,紧盯精神障碍患者、极端倾向人员管理等难点,抓住预防、排查、化解三大环节,形成党政主导、多方参与的稳定风险预防排查化解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矛盾不升级。
“说法教育”下好先手棋、“全域感知”打好主动仗、“视频会客”摆好调解阵......一系列“多元化解联盟”机制“组合拳”运行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1.2%,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同比上升25.7%和16.4%,无民转刑案件发生,实现了“一降一无两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该所联合司法、综治部门组建“说法小分队”,开辟“说法小讲堂”,说法教育4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500余人;吸收社区干部、门店主、租房户等30余人为“风险排查信息员”,建立“1+2+3”(1名民警带领2名信息员负责3条街道)网格化信息排查机制,及时上报苗头性矛盾纠纷信息270余条;依托村委会“雪亮”工程设备,在42个偏远村社搭建“视频会客”系统,通过“视频会客”的方式,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3起。
打造“贴心服务联盟”守幸福乡村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是公安机关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多扶派出所联合民政、司法、学校、村支两委等单位部门全力打造“贴心服务联盟”,探索建立以“守护”“关爱”“便捷”为主要内容的弱势群体服务管理机制,确保留守儿童安全有保护、空巢老人生活有依靠、务工人员办事有捷径。
联合教育、司法、学校等部门单位,对辖区12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调查走访,提供心理疏导、落实防护措施;联合民政、乡镇政府等部门,对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探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微警务模式,通过微信、QQ实现“远程见面”,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网上服务;搭建在外务工人员微信群,适时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及时解答问题咨询......近年来,派出所大力实施“护苗”“暖巢”“联线”三大工程,建设幸福乡村,日常动态测评满意率均保持98%以上,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表彰后,所长冯霞辉深有感触地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面对人民群众新期盼和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加速,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扶新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杨刚 李丹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