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 李月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6月1日17时00分,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灾情发生后,芦山县公安局全体民辅警第一时间开展了紧急救援。
其中,有着“活地图”之称的民警王德智,凭借着多年社区工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辖区群众称他“德爷爷”。王德智对辖区情况非常熟悉,在分管辖区的每个角落里,都遍布着他的身影,经年走村串户,让他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随便问起管辖内任何一家情况,他都能将家里的人员信息、收入情况、职业等说得清清楚楚,这对转移受灾群众的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地震发生后,今年58岁的“老”警官王德智就带领2名辅警前往了芦山县双石镇,由于特殊地理环境,九年前在“4·20”芦山地震中一度成为“孤岛”的双石镇再度被塌方的巨石阻断了道路,王德智毅然决然决定挺进双石镇,开展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挨家挨户采集信息
6月1日下午17时许,作为芦阳派出所大同社区民警的王德智正在仁加村采集群众基础信息,正在核对辖区内重点人员信息的他突然感到脚下的土地颤动不已,他立刻意识到:不好!是地震!这时候,周围的群众也纷纷从家中跑出来。人群中有人在慌张的哭泣,有人在紧张的颤抖,王德智见状立即和同事将大伙儿先是疏散到空旷地带,然后将他们引导到应急避难场所。一路上,王德智都在耐心安抚大家,并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老人和小孩。
安置好群众,王德智意识到芦山县城到双石镇的大岩腔(小地名)路段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在“4.20”地震时就曾发生过严重的塌方。而地震发生的时间点正是下午车流量较大的时候,该路段又是芦山县城通往双石镇的主干道,如果路段中断,现场肯定需要人手!当机立断,王德智立即带领上辅警梁儒凯和李勇,开车前往大岩腔。一路上,由王德智开车,两名辅警就沿途喊话,疏导周围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道路被阻他毅然决然挺进前线救援
2013年4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雅安芦山县遭受重创,道路被毁、通讯中断,芦山县双石镇一度成为“孤岛”。时隔九年,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双石镇由于特殊地理位置,道路再度被中断。
此时已经到达大岩腔路段的王德智,看着眼前散落一地的塌方碎石,路两边的岩石壁还在不时滚落着石块,而道路那头的村子里则是等待救援的群众。王德智顾不得多想,便带领两名辅警搬运起石块来。由于出发匆忙,三人也没有像样的器具,只能徒手搬运。在勉强清理出刚好能容纳车辆通行的一侧路面后,王德智立即驾车继续前往双石镇。考虑到这条路面上还有来往车辆和人群,为了避免拥堵和被落石砸中的危险,王德智便让其中一名辅警留了下来,劝阻过往车辆、指挥现场交通。王德智则是驾车快速冲过了落石区,小块落石砸的警车喳喳作响,十多分钟后,心有余悸的他终于到达了双石镇镇政府。
顾不上刚才的心悸,王德智立即配合乡镇干部开展救援工作,沿途喊话并组织村民疏散,同时也帮助镇政府安排人手在几个重要路口卡点值守,待确定双石镇情况安稳后,王德智才准备返回警务室。警车行至高梯子(小地名)路段时,有一块巨石横亘在路中间,车辆已经无法通行,旁边还有2名群众无助地站在那里。原来,二人是双石镇某学校的老师,他们在县城办完事后,返回双石镇的途中被巨石拦住了去路,王德智赶紧让二人上车,又掉转车头把他们安全送到了双石镇上。
化身交警他冒着落石风险执勤到天黑
将两位老师安全送达后,王德智又返回了高梯子(小地名),路中的巨石凭他再有通天的本领也挪不开了,路边还有不断滚落的小石块,考虑到沿途群众和过往车辆的安全,王德智化身交警,在现场指挥起了交通。
同时,王德智积极联了芦山县公安局和交通局请求增援力量。他和同事则在现场设卡等待支援警力的到来。期间,他们劝返车辆20余台次,劝返群众30余人次。
直到晚上九点多,推土机将最后一块落石清理开,该路段终于被抢通。待卡点交给增援警力值守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王德智立即与分管社区的仁加村、大同村干部联系,一同对地质灾害点的群众进行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有部分群众认为转移到集中安置点不是很方便,不配合政府的转移工作,但“德爷爷”的出现,辖区群众有了极强的信任感,“德爷爷说搬,阿幺(芦山土话,对小辈的称呼)就搬!”有风险的16户51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集中安置点。
晚上11点多,王德智回到了警务室,在联系了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学校,叮嘱了注意事项后,他才出门在小卖部购买了一桶泡面,当晚王德智就在警务室的沙发休整了一晚。截至记者发稿,王德智都没有没有回过家,今年58岁的他仍然坚守在救援一线。
自从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多年以来,王德智一直在基础派出所默默耕耘、踏实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
风华唯留岁月中,青丝悄然上鬓霜。王德智感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面对重重困难和危险,自己从来没有惧怕过,干警察以来一直扎根基层,还有两年多点就要退休了,我更要抓紧时间,尽心尽力地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