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黑案庭审遇地震 法官一招稳人心
——访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宜宾中院刑一庭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李丹
回顾全省近年来的涉黑恶案件,宜宾饶拾元案(又称“2·12”专案)应是最受社会关注的案件之一。这是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重大涉黑案件,饶氏兄弟黑社会性质组织盘踞珙县二十年,成员多达几十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多达45起,涉及罪名多达13项。两名“黑老大”均获刑二十五年,全案重刑率高达73%......伴随该案的顺利审结,司法权威得到有力彰显,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切实。
2021年5月,饶拾元案专案组获评为“全国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全省同获此殊荣的集体仅有6个。作为专案组的成员,宜宾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也备受鼓舞。据了解,近年来,刑一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各项职能,依法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公正高效审理了大批疑难复杂案件,还获评了“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
“平安如空气一样珍贵,它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刑一庭成员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们眼里,刑事法官,头顶法徽、手握重权,理当依法办案、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理当保一方平安、护群众周全。
啃下“2·12”专案,判决书足有20万字
“2.12”专案系全国扫黑办、最高检察院、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重大涉黑案件,涉案被告人数众多,指控违法犯罪事实复杂,涉案财产数额巨大。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专案组在时任庭长暨承办法官何劲松的引领下并肩作战,朝乾夕惕,分工合作,由一名干警负责对外协调,三名干警负责梳理案件事实,一名干警负责财产认定。
作为“2.12”专案合议庭成员,邓晓琴对该案的办理可谓印象深刻。虽然距离该案一审过去近3年,她向记者回忆时仍历历在目。“办公室的右方,是码的整整齐齐,堆满了一整面墙的卷宗,前方的墙壁,已经被一张硕大无比的倒排工期表遮得严严实实,而左方,也挂了一张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不走近点,都看不清楚上面的字。”2019年2月,接到组织通知后,邓晓琴抱着必胜的决心,信心满满到专案组报道。尽管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她仍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不能自已,“顿时,她感觉自己来到了战场”。
进入专案组仅一个月时间,“2.12”专案合议庭成员迅速完成第一次阅卷,形成了1400余页的阅卷笔录。邓晓琴说,当时还有同事打趣说:“你们这,都够写好几本《百年孤独》了。”而再过两个月,专案组形成了4436页的阅卷笔录,期间翻阅了1000余本卷宗。
在“2.12”专案中,以饶拾元、饶孟源二人为首的黑社会组织盘踞基层近20年,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腐蚀大量公职人员,严重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在该案的办理中,专案组成员也曾受到过当事人及家属威胁。“说不恐惧是假的,但应对威胁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案件办扎实,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何劲松说,自古以来邪不压正,如果面对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就轻易退缩,那守护群众利益便无从谈起,公平正义便无从彰显。
2019年6月17日至25日,宜宾中院开庭审理了该案。饶拾元、饶孟源两名“黑老大”被判处有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30个组织成员分别被判处二年至十九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一审判决后,原审被告人饶拾元、饶孟源、王伟、黄洋权、刘勇等27人不服,分别提出上诉。2020年5月29日,省高院公开进行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12”专案一审判决书有374页20多万字。邓晓琴说,合议庭成员一字一句,念了20多遍,校对了20多遍。有同行感叹,这是真的将判决写成了书。
庭审遇6级地震,被告人获准“亲情通话”
2020年6月28日,全国扫黑办举行第五次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全国扫黑办第2次对挂牌督办案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4起案件的督办情况,其中“2.12”专案在列。
据了解,案侦初期,由于该组织的犯罪手段隐蔽,犯罪表象与内因、个案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不明,专案组掌握信息碎片化,个案如何切入,线索如何甄别,全案的侦办方向是黑是恶等一系列困惑,导致专案组案件侦破举步维艰。后来,专案组对相关案件和举报线索进行串并深挖,目光最终锁定在2017年2月12日发生的一起寻衅滋事案。专案组循线深挖,查出了2起强迫交易案以及20余起陈年积案线索,最终查明这起涉黑案件的全部真相。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由于该案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众多,如何组织规模庞大的庭审是专案组遇到的又一难题。何劲松告诉记者,团队经过精心研究,确定了“大庭前会议、小庭审”“逆向质证”等涉黑案件审理新思路,同时专案组提前制定了多项工作保障方案,确保庭审顺利进。
值得一提的是,“2·12”专案一审期间还遭遇了宜宾长宁6.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法院安排家住灾区各被告人在法警的监督下,分别与亲属进行一分钟“亲情通话”,了解亲属是否平安、家庭是否受灾等情况,这一举动消除了各被告人的内心牵挂和担忧,也收获了诉讼参与人在庭审中的理性配合,保障了整个后续庭审的有序推进。挂完电话,有些被告人红了眼睛,对法官说:“原来法律也温暖。”
在何劲松看来,刑事法官不能就案办案,不能忽视卷宗背后的鲜活人生,他说:“刑事审判的功能不是只有惩处,还有教育、感化和挽救。”
传承五四精神,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宜宾中院刑一庭现有在职干警13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35岁以下青年干警8名。近年来,刑一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法官:先后有4名干警荣获个人三等功,1名干警获评“2019年全省法院庭审标兵”,1名干警被评为“宜宾市十佳平安卫士”“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并入选中央政法委“平安之星”候选人。
据了解,宜宾中院历来重视对青年干警的锻炼和培养,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院机关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年干警理论学习小组等,常态化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理论学习成果分享会以及各类竞赛、演讲比赛,旨在提升干警素质能力,推进法院队伍建设。“在我刚加入刑一庭大家庭的时候,部门成立了由刑一庭先进典型邓晓琴担任组长的‘传帮带’学习小组,通过定期进行思想交流、读书学习、协助办案并做好要点式指导记录等方式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刑一庭法官助理罗晓阳说。
近两年来,刑一庭涌入了很多新鲜血液,95后走上工作岗位,担任书记员和法官助理,对于这些新人,刑一庭均会安排一名专门“老师”带教,“一对一”的进行经验传授和理论指导,帮助青年干警逐渐适应工作环境,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刑一庭也注重发挥青年干警“敢于创新”“思想活跃”等优势,采取“资深法官+青年骨干”的形式,由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负责把关案件质量,同时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法官、法官助理的冲劲、闯劲,创新办案思路,助力案件审判与庭内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此次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刑一庭干警们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刑一庭将从这项表彰中认真感受到五四精神的伟大力量,铭记五四精神蕴含的深刻意义,自觉传承好、发扬好五四精神,用汗水、青春和热血继续为法治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