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小时的真情化解 “法润港湾”解开留守老人“心结”

  
2022-05-19 11:12:09
     

刘洋 黄小鸿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我两口子不在屋头,你就逮到我80多岁的老汉儿欺负嘛!”

“你老汉儿凶得很哦,砍了我8根黄花梨树,我损失了几千块钱!”

这是近日发生在富顺县赵化镇苏坝村16组的一段争吵,源于留守老人王某和邻居张某对相邻土地使用权的争议。张某在这块地上栽种了8棵黄花梨树,王某气愤之下将其砍伐,双方矛盾升级,张某当即报警。


这起轻微治安案件在苏坝村的“法润苏坝文化港湾”进行调解,王某年事已高有听力障碍,且在调处过程中情绪非常激动,沟通较困难。工作人员联系王某在外务工的儿子,告知利害关系:“经鉴定,老人家砍的这8棵树价值4950元,如果达不成和解,将面临行政拘留处罚,按《治安管理法》规定,70岁以上不会被实际执行拘留,但对后辈可能产生影响”,通过理清法律关系和双方责任进行释法明理,老人的儿子答应代为赔偿张某的损失。

工作人员了解到,两家因争一块地导致关系恶化,即使黄花梨树的钱赔偿到位,也不能缓和双方的关系,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存在“民转刑”的风险隐患。

王某的儿子决定从外地返回苏坝村,再次请求调解,工作人员利用王某的儿子防疫居家监测观察的机会,联系案件双方,认真倾听、耐心劝说,经过谈话7个多小时,抓住双方家庭的关键成员,帮助重温两家多年前互帮互助的情谊,将之往“解决问题、重修旧好”方向引导。

根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法润苏坝文化港湾”邀请赵化镇社治办、派出所以及镇农业中心熟悉土地业务的老同志共同参与调解,通过实地查看、询问老村民、座谈等方式,在土地部分资料遗失、难以恢复原貌的情况下,理清了涉案土地上所发生的流转、征收修路等事件逻辑,提出了最大程度上利于双方生产生活的调解方案,双方就土地上的水井、水沟以及土地本身的使用权、使用方式等问题达成一致,签订了调解协议书,王家当场履行了黄花梨树的赔偿。


据悉,“法润苏坝文化港湾”由赵化法庭与苏坝村共建,以“党建领航、法治护航、富美苏坝”为纲,着力于培养法律明白人、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增强法治文化浸润,旨在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