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宣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5月20日,大邑县法院联合大邑县河长制办公室在大邑县斜源小镇举行“河长制+法院”工作机制签约暨“河长办+法院”工作室揭牌活动。
据了解,大邑县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区、成都平原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成都市生态环境与健康试点县,更是成都市唯一的全域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近年来,该县坚持抓好“五素”同步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其中一项就是重拳治水,全面实行“河长制”,设立了县-镇-村(社区)三级561名河长,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30名。“河长制+法院”工作机制是大邑法院与大邑县河长制办公室立足大邑自然地理实际,融合大邑山水人文等资源禀赋,建立的行政执法与生态司法修复无缝衔接的协作机制,旨在推动大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为成都生态司法修复提供大邑样本。
活动现场,签署了《大邑县人民法院 大邑县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建立“河长制+法院”工作机制的意见》,并为“大邑县‘河长办+法院’工作室”揭牌。
省高院环资庭庭长高峰,市中院二级高级法官徐涛,成都水务局一级调研员、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杜庆波,市中院环资庭庭长郝廷婷,成都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尹洪,大邑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忠诚,大邑县副县长、县总河长办主任向征,大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谌辉,大邑县相关部门、镇街负责人受邀到场参加揭牌仪式。
高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践行使命担当。加强沟通交流、衔接配合,实现工作经验和成果共享,促进环资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增强司法服务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探索,培塑司法品牌。大邑法院要履行好联系点法院职责,加强调研、案例、信息的报送。在省市法院的指导下,结合大邑生态资源,打造特色亮点、总结推广经验。夯实法治宣传,参与绿色发展。全面整合线上、线下宣传资源,通过以案说法、图文释法等宣传形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保护环境,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的配合,共同为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出贡献。
大邑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继续探索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和恢复性、协同性、预防性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配合,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结合大邑特色,共同构建其他领域的生态保护协作机制,切实为建设“推窗可见千秋瑞雪、开门即是碧水蓝天”的雪山大邑提供有力的行政执法保障和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