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舒经活络” 荣县打造全新“交巡联勤”警务新模式 

  
2022-05-25 10:23:35
     

杨俊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车辆行进有序、停放井然,人车相互礼让,曾经“杂乱无序”拥堵的老城区状况得到有效缓解……5月22日,记者在荣县西街了解到,针对街道近半年来交通状况的变化,当地商户、住户、车辆驾驶员以及行人,均表达了相同感受。    西街位于荣县老城区,全长约1.2公里,街道两侧商铺林里,是荣县老城区的繁华街道之一。西街与荣县新城主干道望景路、穿城而过的国道G348接壤,是车流人流最大的街道之一,日均双向车流量约3万台次。


作为老城区的繁华街道且与新城区、主要交通道路接壤,西街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荣县交警部门渴望祛除的“心病”。    如何缓解交通拥堵,如何建立缓堵保畅长效机制?荣县公安局于去年11月启用的“交巡联勤”警务模式,经过近半年的摸索,向市民给出了答案。   2021年11月1日,荣县公安局启用“交巡联勤”警务新模式, 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警力资源配置,通过宣传、勤巡逻、快处置、严处罚等方式方法,实现为荣县城区的交通拥堵难题“舒经活络”的目的。    交巡联勤,即整合交警、巡警两类警力,统一安排调配。通过“交巡联勤”合力,逐步构建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于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辖区治安和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双警种强强联合,实现1+1大于2的警务机制。    据荣县公安局特巡控大队大队长张开建介绍,过去,交警、巡警两个部门的警力有限,在各自的交通秩序、街面治安管控方面无法建立长效机制,有时忙起来,顾得了这头、顾不住那头。交巡联勤之后,两种警力融合到一起,可以科学合理调配警力。

  以前,荣县西街如果拥堵时候发生简单交通事故引发治安纠纷,巡警率先抵达现场无法及时疏通交通;如果道路上发生治安警情引发交通拥堵,交警率先抵达现场,无法及时将纠纷双方劝离现场,势必导致拥堵状况加剧,处置时间延长。现在,不管是简单交通事故还是治安警情,均可第一时间同时处置。    据统计,2021年1月至10月,荣县公安交警开展醉酒驾查处301人次,涉牌涉证查处82人次,机动车超员138台次,行人违法2674人次,非现场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驾乘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4427台次,集成指挥平台应用1680台次。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交巡联勤警务模式启用以来,荣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共计开展巡逻盘查工作盘查人员51128人次、车辆16036台次,开展醉酒驾查处291人次,涉牌涉证查处219人次,现场和非现场查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驾乘不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行为5630人次,集成指挥平台应用1099台次。同时还参与城市工工程运输车综合治理行动260次,执行各类安保任务42次,开展大清查6次,开展疫情防控演练4次,森林防控演练4次,出动警力151人次参与新冠疫苗接种秩序维护,救助群众124人次。    “交巡联勤警务模式实现了1+1>2。”张开建说,交巡联勤警务模式的启用,其优势不仅仅体现在缓解交通拥堵一个方面,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交通违法行为查处、街面治安管理防控以及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多方面,交巡联勤模式都有着巨大优势。     张开建介绍,以前交警在卡点或巡逻时只能查处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巡警在卡点或巡逻时只能查处是否携带管制刀具及物品、是否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等。合二为一之后,可做到涉牌涉证、酒醉驾、管制刀具及物品等检查一次性到位,取证、处置、打击一站式完成。   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行,荣县公安的交巡联勤警务模式,现拥有交巡警警力共计71人,汽车6台、摩托车36辆。这些警力分为四个组,其中一个案侦组,三个勤务组,主要以车巡、步巡的方式开展巡逻防控。根据辖区内的人流量和交通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在重要地段、高峰时段内会增派人手加大巡逻力度。

张开建说,交巡联勤的意义在于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交警配合特巡警武装设卡查缉,特巡警配合交警酒驾、毒驾等查控,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各类治安和交通案(事)件综合处置效率,保障社会面治安形势和交通秩序平稳。

交巡联勤警务模式不仅实现了警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同时减少了执法风险隐患,提升了接处警工作质效。    西街商户刘波告诉记者,交巡联勤以来,事故纠纷处置速度快了,道路更加通畅了;见警率高了,大家出行更加安全了。

荣县公安局负责人表示,荣县公安将继续探索并建立特巡警、交警联勤联动的警务综合新机制,打破交警、特巡警勤务壁垒,实行交警、特巡警警务联勤,实现“交通共管、堵点共排、乱点共治、治安共防、警情共处”。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社会面动态管控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