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办不成事”,就是群众遇到有办不成的事,都可以到该窗口反映,让群众办不成的疑难杂症有处找、有人帮。这是射洪公安政风行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为民举措创新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等解决简单问题3000余件,解决相对复杂问题98件,解决疑难问题59件。
窗口兜底,群众心里有底。为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优办快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充分发挥了“鲇鱼效应”,坚持以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办不成事”问题处理小组和完备的工作机制为支撑,在“办不成事”事项台账上,工作人员将“办不成”的事登记在册,由办理专员对提交的“办不成事”反馈单进行汇总分析、追根溯源,大力推动“无政策障碍”问题加快办,促进“有政策瓶颈”个案协调办,确保简单事项3个工作日内解决,疑难复杂事项10个工作日内解决,以最大尺度兜住公安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底线,让群众在公安政务服务中心办事舒心、放心。
功能延展,办事少走弯路。为将“办不成事”受理内容规范统一,射洪市局对“办不成事”的解释进行了细化与扩展,规定以窗口因政策、系统、材料、服务态度、受理、咨询、审批环节中的办理程序等造成的多次办或办不成问题为主,且说明因办事个人原因导致受理审批不成功的,不纳入“办不成事”范围。窗口设立以来,受理的“办不成事”数量微乎其微,但群众的疑惑和困难都能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得到解释和帮助。即便是事情本身就不能办,或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窗口工作人员仍会端正态度,找出相关文件反复解释清楚,直到获得申请人的理解和认可,同时告知其办理的正确途径和解决办法,让群众少走弯路。
成效倒逼,机制不断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与运行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也是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的过程。在这一创新机制的带动下,群众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扯皮推诿现象越来越少,有事不光“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还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得到了办事群众的广泛赞誉。在肯定既有成效的基础上,射洪市局清醒认识到要牵住抓牢“办不好”“办不成”的牛鼻子,对存在问题追根溯源,不仅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把群众难办的事办成,更以此为契机完善制度、形成机制,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深化监督考核,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着力补齐短板,提高流程效率,提升办事效果,让“办不成事”越来越少。
(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