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法院成立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

  
2022-04-02 16:40:5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4月2日上午,大邑县法院举行了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揭牌仪式。



大邑县法院院长谌辉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成立涉藏蓉籍党员群众法律服务之家,是大邑县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及上级法院深化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部署要求,通过结对共建服务保障涉藏成都籍流动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举措。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邑法院党组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积极创新,探索出了具有大邑特色的“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新路径,通过充分整合双方流动党员群众组织优势和诉源治理基础优势,努力推动涉藏、蓉矛盾纠纷高效率、低成本就地化解,实现司法服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合声合拍的关键举措。

记者从揭牌仪式上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该项改革工作落地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大邑县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组织共建维护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具体措施包括:畅通信息共享,当好法治参谋助手;加强互动协作,发挥结对共建合力;坚持调研先行,提升服务决策实效;提出司法建议,助推基层治理水平;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治理欠薪高压态势;加大民生案件审执力度;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施“邑阳暖心”关爱工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组建“邑阳先锋”法律服务志愿队;建立实体化法治服务阵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服务;提供在线诉讼指导;提供全交互在线庭审;开设法治宣传阵地;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推动责任落实。

2022年4月1日,省高院院长王树江在大邑县法院报送的相关工作专报上批示:“跨域解纷举措有力,切实解决涉藏务工返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建引领的鲜活样本。”成都市中院院长郭彦批示“大邑法院党组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合力共建维护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的20条措施,对深化拓展诉源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很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大邑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赵波,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张忠诚等出席揭牌仪式。

赵波表示,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双方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探索更多组织共建、服务共促的方式方法,完善问题隐患和民生诉求多元收集、一体研判、分类处置、长效治理工作闭环机制,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

张忠诚表示,2021年8月以来,大邑法院党组坚持党建引领,升级打造“无讼社区+”增量扩容模式,依托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组织体系,开展跨域解纷举措,切实解决涉藏务工返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希望大邑县法院下一步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基本导向,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合法权益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司法职能优势融入矛盾前端预防、纠纷跨域协同调处,精准对接涉藏蓉籍党员群众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本思路,探索具有大邑特色的“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新路径,推动服务保障功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继续坚持跨域解纷先进做法,聚合优质司法审判力量和法律服务产业资源,通过结对共建、决策服务的形式,不断提高涉藏蓉籍党员群众诉讼程序便利化和裁判可预期性,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有效处置纠纷、化解矛盾。

新闻背景》》

据统计,当前成都市常年在西藏务工创业人员达20余万人,其中70%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广泛分布在西藏6市1地区。2015年,成都市委组织部以大邑县流动党员拉萨党委为基础,整合崇州、邛崃、新津等8个区(市)县在藏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了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通过探索实践川藏“两地共建+服务”机制,有效服务在藏务工创业人员20余万人,2021年被党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随着人口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涉藏、蓉两地的跨域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受制于纠纷跨域协同调处不便以及责任主体缺位,大量原本可在源头化解的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诉讼参与人往往需在藏、蓉两地之间反复奔波,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耗费巨大。面对外出务工群众精准、普惠、高效、便捷的跨域非诉讼纠纷解决需求,大邑县法院与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充分整合双方“流入地”流动党员群众组织优势和“流出地”诉源治理基础优势,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具有大邑特色的“党建引领+诉源治理”新路径。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