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风景线:群众下订单 代表作转化 政府抓落实

  
2022-04-13 11:13:22
     

“情系群众办实事,修路造福暖民心!”3月24日,看到向代表反映的断头路终于竣工通车,洪雅县余坪镇桐梓村10组村民宋仕明代表全体村民给桐梓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送来一面金灿灿的锦旗。

“感谢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民代言、为民服务!”谈起人大代表联络站,宋仕明不停点赞。

余坪镇桐梓村是洪雅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8月建立首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来,该县按照“平台标准化、管理制度化、运行常态化”标准,在各镇选择1—2个工作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建立示范点,制定了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和代表走访调研、代表联系接待群众、代表走访选民等制度,常态长效运行。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为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平台,群众下订单、代表作转化、政府抓落实成为洪雅县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的靓丽风景线。


群众下订单 精准收集社情民意

将辖区内的省、市、县、镇人大代表编入联络站,每月确定1—2天作为代表接待日,每次安排1—2名人大代表坐班接访;提前一周公告辖区群众,方便代表活动和群众来访;建立代表接待群众登记薄,将群众反映问题逐条记录……洪雅县把精准收集社情民意作为代表联络站工作的第一关。

“余坪镇建立了固定接待日制度,现在每月农历的二十四,群众都会抽空到代表联络站来。”余坪镇人大主席刘忠明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渴望硬化路组组通了。”宋仕明告诉笔者,经过多年努力,全村还剩6组到7组的400米断头路未贯通,但由于土地权属的原因一直搁浅,群众去村委会办事要多绕好几公里,直接影响到周边几个村民小组200余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听说桐梓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要公开接待群众,2021年8月31日(农历七月二十四),宋仕明和几个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桐梓村代表联络站反映情况。

“合村并组后,原金花村8组到中嘴的断头路,群众反映强烈,希望人大代表能帮助反映解决!”2021年2月6日在中山镇,村民付志军来到前锋村代表联络站“下订单”。

“好的,我们一定如实反映!”参加接待的县镇人大代表、中山镇前锋村代表联络站站长付志洪认真记录下付志军的诉求。

“我们把每月的15日、25日作为代表接待日,通过村、组微信群提前告知村民。此外,还通过网络征求、上门走访等方式,组织代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021年共开展24次代表接待活动,参与接访的人大代表30人次,接访群众94人次,收集到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残疾人就业、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46个,全部一一作了登记。”说到代表接待,付志洪如数家珍。


代表作转化 积极搭建办理平台

“属实,尽快与天然气公司联系实施。”2021年6月25日,接到村民希望天然气管道尽快入户的反映后,参加接待的余坪镇人大代表李军在代表接待活动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意见。随后,他亮明人大代表身份与天然气公司联系协调,天然气公司上门给村民作了回复,并安排专人对接加快实施入户工程。7月20日,李军到村民家实地回访办理情况,当看到天然气管线已通到户,才在登记表上写下“已办结”的办理反馈意见。

针对代表接待收集的问题和建议,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代表不直接处理、有限受理、依法疏导、登记必复,基本原则是分级分类处理,对代表接待采集到的民情信息,简单诉求及时解释说明;一般问题由相关人大代表帮助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处理;疑难问题提交代表联络站商议处理。代表联络站无法处理的,报镇人大主席团研究提出处置意见;对镇本级无法协调解决的难事特事,由镇人大报县人大常委会协调处理。处理过程中,代表随时监督工作进展情况,提出建议意见。

“接到桐梓村宋仕明等村民反映断头路的问题后,我们组织代表实地走访调研,摸清了全部情况,因代表联络站无法解决,随后向镇人大专题汇报处置。”桐梓村代表联络站站长、镇人大代表李雪梅说。

“人大代表,首先要能‘代’,就是代表人民,为人民办事;其次要善于‘表’,就是要能充分表达选民的意愿、呼声。代表联络站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群众呼声变成代表建议、把代表建议转化为解决事项!”谈到代表的职能,洪雅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外侨工委主任杨碧玉深有感触。


政府抓落实 着力问题解决达效

“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没想到推进这么有力,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谈到北环线前锋村段,中山镇前锋村村民付吉如笑得合不拢嘴,用“三个没想到”表达喜悦和感激之情。

中山镇北环线前锋段全长约5公里,穿越全村6个村民小组,由于是乡村土路,当地群众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十分不便。2020年8月25日前锋村代表联络站刚“开张”,就收到了改造北环线的群众反映。但由于项目投资需好几百万,代表们也一筹莫展。接到前锋村的反映后,中山镇人大赓即召开主席团会议研究,交办镇政府对接交通、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镇长郑巍与县级部门、省上对接12次,经过一年多接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争取到发改部门牵头的以工代赈项目资金500多万元。2021年9月1日,项目正式开工;12月8日,项目竣工验收。

“底板设计厚度10公分,实际才5公分,还差5公分,必须补够水泥!”桂花社区沟渠全长约2.1公里,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群众反映多年未解决。该问题通过代表反映到镇上后,镇党委书记何慧亲自主持研究整治工作。2021年9月30日,何慧带领镇人大主席、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实地查看工程质量,亲自用卷尺比对厚度,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标准施工。

“我们严格落实政府职责,规范受理、分办、交办、督办、反馈机制,形成群众建议处理的完整链条和闭环机制。对镇本级可办理的事项,落实镇相关办(所)限时办理;对需县级部门办理的事项,我们跟进办理,明确解决方案和办理时限。在建议办理过程中,还及时组织人大代表检查办理情况,真正让群众建议办成民心工程!”何慧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代表接待群众、反映民意、转化落实,近两年,前锋村新修生产便道1.9公里、改造产业大道5.1公里,新建成凤凰顶养猪场改良新型种养循环养猪场,建成金牛寺孝慈园公益性公墓,新修安溪河殷河段防洪堤坝……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24338元增长到2021年的3343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不到1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15.6万元,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出“小空间”的“大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朱羽)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