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

  
2022-04-22 13:10:4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近日,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开展好成都“八五”普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引,是该市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看到,《规划》全文共9000余字,总体框架结构和内容体例,与国家、省“八五”普法规划保持一致,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对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明确普法重点内容、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组织实施作出了规定。

引人注意的是,《规划》还对应设置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推广、企业(单位)合规建设、“法治成都”智慧普法平台建设5个专栏,推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

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四川法治报记者,在指导思想上,《规划》重点强调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落实。明确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局、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强成都都市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部署,以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为抓手,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促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在主要目标上,《规划》在“七五”普法规划有效实施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上,更加突出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明确指出,到2025年,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法治化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真正实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规划》紧密结合成都实际,既确保国家、省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在成都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又充分体现成都特色亮点。

突出政治引领,在普法重点内容上有新要求。《规划》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新时代普法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批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动法治成都建设的工作成果。突出宪法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将宪法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着眼服务大局,在以高质量普法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新成效。《规划》将全民普法融入成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普法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法治保障措施就落实到哪里。《规划》明确,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同时,《规划》明确,深入宣传与实施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平安成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  

注重分层分类,在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上有新作为。《规划》提出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和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分层分类制定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培育公民规则意识,将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

加强研究传承,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上有新亮点。2021年,国家、省上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规划》在深化发展“七五”期间法治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百千万”工程,并推动法治文化设施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持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广泛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等普惠性活动。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不断挖掘“成都市烈士陵园”“成都革命历史纪念馆”等重点历史遗迹中法治文化。以“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法治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

坚持普治并举,在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有新举措。《规划》从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依法行政和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专项依法治理三个方面,在更高的层面推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特别是对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要求在全国推广的“社区法律之家”工作,提出打造“社区法律之家”2.0版,以“社区资源+”“社会资源+”“专业力量+”三种模式为依托,打造一批品牌化“社区法律之家”。同时,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

体现效果导向,在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有新突破。《规划》提出实施全过程实时化普法,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过程,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培育以“998法治大讲堂”为代表的以案普法成都品牌;实施全方位责任化普法,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坚持“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实施融媒体智慧化普法,持续推广“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建设,深化“法治成都”系列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规划》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支撑和深化评估检查四个方面加强“八五”普法的组织实施。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