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抓捕现场找不见他、群众的感谢信里寻不着他,但他的工作却渗透在公安工作的每个环节,信息网络畅通有序、应用系统稳定可靠、通信指挥精准无误……科信民警——这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他们的存在就如同防火墙、安全网一般重要,看不见、抓不着、却不可或缺。
他就是攀枝花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民警毛颖。
毛颖,科技通信岗位上的幕后精兵,常年负责全市公安机关的网络规划建设、网络及信息安全、信息化体系构建、系统建设运维等工作,在专业领域,他的技术水平堪称专家,很少有人能想象8年前的他还是一名业务“小白”。
三年时间里,毛颖先后考取了国家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注册渗透测试工程师、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H3C认证网络工程师、REDHAT认证工程师和华为大数据工程师证书,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荣获相关专业证书最多的专家之一。工作以来,毛颖负责的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被授予个人三等功,并多次被公安部、省公安厅通报表扬。
锐意进取 快速适应角色
2013年,27岁的毛颖加入攀枝花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成为一名科技通信民警。初入新岗位,对于专业技术几乎一窍不通,为了尽快赶上同事的步伐,毛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学到晚上十一二点,经常别人下了班,他还在工位上伏案学习,这样一坚持就是3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快速进入角色,凭借专业知识对全局公安专网、视频专网以及互联网的网络结构和核心设备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还加强了对各种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的管理,重新激活了一批闲置资源、淘汰了一批废旧设备,将资源利用率提升到了最大化。
迎难而上 挑战未知领域
2017年“永恒之蓝”病毒爆发,国内多个政府机构、大型企业、高校内网受到攻击,大量重要数据被加密。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国家机构,一旦受到攻击,将严重影响日常业务的正常开展,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当时,毛颖刚回到距攀枝花80公里外的米易县家中,看望自己不满一岁的女儿。从互联网上看到病毒爆发信息的第一时间,在没有收到任何领导指示的情况下,毛颖凭借着多年的职业敏感度,立即意识到此次安全事件的严重性,立即驾车赶回单位进行应急处置。
赶到单位后,毛颖发现单位部分终端设备已被病毒感染,公安业务面临巨大的风险,情况紧急,毛颖果断地担负起了应急处置的重任,第一时间将病毒爆发的情况、危害程度、应急措施向领导做了简要汇报,随后便开展处置工作。面对全局大量的系统及网络设备,毛颖带领同事连续两天吃住在单位,及时通报病毒情况、处置感染终端、封堵风险端口、修补系统漏洞,奋战48小时后最终圆满完成病毒处置工作,保证了公安业务的正常运行。
2017年至今,全市公安再未发生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攀枝花公安网络安全现已成为全省公安队伍中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默默奉献 甘与寂寞相伴
每逢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大家欢聚一堂、欢声笑语的时刻,却是科信民警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刻。为确保公安信息通信网和各类公安信息通信资源稳定、可靠和安全运行,保证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故障,随时响应和报告各类应急和突发事件,节假日期间,毛颖和同志们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有家不能回,有假不能休,一次次巡查着冰冷的设备,一遍遍审视着海量的数据,一项项处理着故障工单。
今年“两会”前,为解决数据传输延迟造成的通讯卡顿问题,需要对业务网络进行优化,为了避免对日常业务造成影响,毛颖只能选择晚上工作,在别人下班休息的时候独自在机房里伴着服务器的噪声工作着,通过对全局核心出口数据流量进行分析,不断从大量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最终排查出故障所在,圆满完成了服务保障工作。
勇攀高峰,服务公安大数据发展
随着公安大数据应用的全面展开,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整体联动、安全可控的大数据服务体系是公安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也是毛颖心中的梦想。作为四川公安的一员,毛颖从未放松对公安信息化工作的学习、思考和研究,先后在《中国新通信》和《中国信息界》等重要刊物上发布论文《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分析》和《公安大数据场景下的数据治理》,他也期望能为四川公安信息化未来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攀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