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法学会2021年度调研课题《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曹家梁社区“社会治理密码”解析》成功结项,在四川省第八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征文中获奖。为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日前,达州市法学会、达川区法学会与课题组成员在曹家梁社区召开了调研成果反馈暨意见征集会。
课题组组长、达川区委党校副校长何淑容介绍了课题选题背景、调研方式、材料收集等情况,重点通报了课题研究成果:一是曹家梁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创新推出“组织重塑、治理重塑、功能重塑、场景重塑”化解小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难题的社区治理模式。二是存在服务与群众需求有差距、自治还需加强、防控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三是提出出台或审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改革、项目等事项事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党建增强凝聚力、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采取以奖代补方调动物管保安积极性等建议。通过成果反馈给社区,期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达川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蒲善海作了交流发言,他坦言:调研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体现调研价值,真正发挥法治实践基地作用,将梳理调研成果,积极向上报送,并通过市区两级政法杂志、微信公众号发布,让更多的社区获益。现场要求每位居民提出一条建议,区法学会将组织区级政法单位的法学会会员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课题调研等活动,回应居民关心的问题。
会上,曹家梁社区书记朱雷、部分居民代表就如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纷纷谏言,表示要将调研成果用于指导社区工作实践,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构建更高层次的和谐美好社区。市区两级法学会以法治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将调研成果付诸基层实践,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好评,对推动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