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三抓三促”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

  
2022-03-07 14:27:41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熊勇

近年来,仁寿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面依法治县为统揽,紧盯社区矫正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推动全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智慧化、多元化,有效提高县域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14年至今,全县未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肇事肇祸、严重危害社会或产生重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为建设平安仁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抓队伍促发展,实现矫正体系规范化。一是健全组织机制。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核心,强化统筹领导,组建仁寿县社区矫正委员会,明确主管部门与实施机构的职责分工,推进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将“仁寿县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更名为“仁寿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对外依法行使职能,从严规范执法主体。抢抓《社区矫正法》实施机遇,主动探索,试点开展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实行片区化管理,化零为整,努力实现“一支队伍管矫正”。二是提升矫正质效。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专业化、实战化建设,开展系列知识竞赛、技能大比武、案卷大评查活动,整理汇编《社区矫正工作规范》《仁寿县社区矫正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业务手册,积极构建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奖惩有据的执法标准工作长效机制。三是壮大工作队伍。以“编制足额、统筹用工、薪酬到位”为目标,协调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破解“编制”、“经费”两项难题,聘用社区矫正专职社工25名,辅助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中非执法类项目,不断扩充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前沿力量。

抓高效促监管,实现矫正方式智慧化。一是升级管理模式。主动适应社区矫正工作新要求,充分利用智能监管模式,引入“人脸+指纹”识别系统,实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日常报道、学习教育及社区服务等动态数据,以“技术升级”推进“管理升级”,实现社区矫正监管“双保险”。二是加大违规约束。购置定位手环,经严格审批后,对矫正表现差、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特殊社区矫正对象予以强制佩戴,确保24小时全程动态监控,起到较好警示和震慑作用。三是强化数据融通。协同推进政法系统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形成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刑罚执行等司法程序闭环,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全程监督,有效降低罪犯交付衔接环节存在的脱管、漏管风险。积极筹建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对接“雪亮”工程,对县内矫正对象进行实时点验,通过数字赋能,对社区矫正对象做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

抓精准促质效,实现矫正帮扶多元化。一是建立个性化档案。秉承“科学矫正、宽严适度”工作原则,紧扣疫情防控常态,推行“一人一案一册”精细管理。根据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年龄及个性特点分类制定工作方案和帮教计划。多形式、多场次、多途径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不断引导社区矫正对象重塑健康人格。二是构建联动格局。推动司法行政部门与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派出所建立常态信息互通及应急处置机制,协调解决部分家境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的工作、生活难题,努力做到依法实施、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2020年至今,全县已顺利处置7起矫正对象应急突发事件。三是借力多方合作。盘活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力量、社会专业组织、家庭等各类资源,筹建社区矫正法律顾问团、心理疏导团,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心理疏导,解决在矫对象工作、生活难题,提前遏制肇事思想,力求线上与线下监管并进、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严管与关怀同步、心理干预与疏导一体,逐步淡化“改造”烙印,达到“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立法目的。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