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生产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大米、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产品、虚构荣誉作虚假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3月14日,宜宾市市场监管局举办2022年“3·15”暨“春雷行动”新闻通报会,通报全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消费维权相关工作情况,并发布10起典型案例。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坚守四条底线,大安全格局更加稳固;勇当改革先行者,助力优质营商环境更加有效;做好服务大文章,助推产业发展更加有为;维护民生民利,守法诚信市场环境更加优良。在消费维权方面,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话务总量112540个,接收消费者有效诉求54381件,其中投诉9490件,办结率96%;举报1006件,办结率95.5%;咨询43885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96.12万元。
据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宿斌介绍,2022年,宜宾消费维权工作将加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行为、虚假宣传、消费欺诈、霸王条款等违法行为,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上体现新担当;将创新工作方式,主动适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开阔消费教育引导的工作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等平台,灵活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活动,在消费教育引导上取得新成效;将强化维权效能,进一步丰富消费纠纷事后救助手段和渠道,推进建立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提高消费投诉便利度上作出新贡献;推动协同共治,力争在全市打造一批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店、示范商业综合体等,在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