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3月15日上午,由邻水县人民法院和邻水县人民检察院联合打造的广安市首个生态修复实践基地——“水墨桃源”生态修复实践基地,正式落成。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胡旭东,广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志军,中共邻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义学,邻水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郑绍刚,邻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姚学文共同为此次落成仪式剪彩。
落成仪式上,参加活动的广安市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邻水县县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让水湖共投放鱼苗15万尾,为让水湖水环境增添新活力。
“水墨桃源”生态修复实践基地位于让水湖湿地公园,地处跨川渝两地的明月山脉西侧,是邻水县人民法院、邻水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禁渔”“禁伐”等司法保护策略,在让水湖湿地公园联合打造的,集生态理念传播、成果展示、法治教育、文化推广、保护体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修复实践基地。
“水墨桃源”生态修复实践基地以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机制为抓手,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积累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有益经验,基地的正式落成将有助于渝邻共推明月山生态保护,有助于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替代修复水平,有助于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胡义学表示,邻水县将依托“水墨桃源”生态修复实践基地,加强与重庆毗邻地区生态共建共治,有序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张志军检察长表示,广安市检察机关将携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护良好生态环境,共筑美好幸福家园,发挥好让水湖生态修复实践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胡旭东院长表示,广安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与检察机关、环境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把司法生态修护机制贯穿到司法审判各环节。
下一步,邻水法院将以建设“水墨桃源生态修复实践基地”为契机,加强与长寿区人民法院、邻水县人民检察院的联动协调,充分发挥生态修复基地在惩治、普法、警示、修复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保护大洪河流域绿色生态系统,推动明月山区域山水林湖田草沙生态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