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警情下降12.9%  成都加速构建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

  
2022-03-17 15:42:5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朱佳琦

3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以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载体,以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为契机,成都市公安局着力打造以“一套体系、三项工程、六大功能、两轮驱动”为核心的“一三六二”立体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方位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和社会高效能治理。2021年,在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的支撑下,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2.9%,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8.6%,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实现同比、环比“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以最强保障,系统建设“一套体系”。一是纳入党政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列入党政重点任务和民生工程考核,市委专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由政法委组织协调,公安机关牵头推进,政府职能部门和区(市)县分工协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组织领导和人财物保障。二是列入公安中心工作。市局党委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主要领导挂帅,抓规划、抓部署、抓推进。全市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建党100周年、大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对标对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三是系统规划推进实施。注重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紧紧围绕成都公园城市特点,以实现超大城市社会治安要素全量掌控、全时可感为目标,研究形成“一套体系、三项工程、六大功能、两轮驱动”总布局,因地制宜、分层推动实施,确保防控体系在全域实用、好用、管用。

以最实举措,精心打造“三项工程”。一是智慧感知工程。研究出台智慧感知工程《建设规范》《技术导则》和《管理规定》,大力推进智慧感知工程建设,全市33个重点区域、264个环蓉、环城道路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基础提升工程。牢固树立“两个大抓”导向,做实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防控支点,深化“大脚板+大数据”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百万警进千万家”“六进六边”等活动,常态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风险排查、矛盾化解,动态更新2285万条实有人口、1188万条实有房屋、82万条实有单位等信息。按照达标、优质、示范标准,分层分类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全市3000个小区完成智慧安防建设改造,并接入市级智慧小区模块,智慧小区可防性案件发案显著下降。三是群防群治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双线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公安局长、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引领协同共治,创新完善“1+3+N”专群联动模式,研发群防群治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4万余名警力、1.5万名网格员、2.8万名综治队员、37万余名“红袖套”力量参与平安成都建设,培育“天府义警”“商居联盟”“春熙嬢嬢”等一批平安共建品牌,构建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社会治安防控群防群治新格局。

以最优导向,全力做强“六大功能”。一是做强风险隐患预警预防功能。坚持“防为先、防为上”理念,依托城市道路、小区楼宇等治安防控多维感知前端,全面采集、动态关联治安要素,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功能模块,以信息流研判风险流。二是做强突发事件防范处置功能。严密环蓉外圈防控,在与外市接壤部位建设13个治安联合执勤点,探索重点时段联勤联防新模式;严密环城中圈防控,建设8个智慧公安检查站,研发智能预警查控系统,实现梯次布防、等级响应、动态封控;严密市内网格巡控,在网格中常态部署巡特警、交警、铁骑快反、派出所等3000余名巡防警力,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投放40架警用无人机,研发街面智慧巡防系统,实现巡区、警力等一屏展示。三是做强公共安全协同监管功能。巩固拓展治安防控信息化手段创新应用,围绕重大活动安保,完成重点场馆、线路三维电子沙盘建模,打造大型活动安保“成都样板”;围绕交通安全管理,构建城市交通全息感知网络,多维开展交通要素画相分析,实现出行驻停、缓堵保畅、非现场执法“一张图”。全市高峰时段“走、骑、搭”通勤控制在35分钟内;围绕公共安全灾害事故协同处置,依托“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全面接入应急、城管、水务、卫健等部门数据,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和平战结合响应机制,形成全域风险“红、橙、黄、蓝”四色电子地图,做到灾害事故预知预警、指挥调度高效精准。四是做强行业单位动态防控功能。聚焦地铁公交重点部位防控,打通公共交通社会资源共享通道,研发具备态势感知、指挥调度、警务管理等功能实战模块,健全联管联治、联巡联处机制,实现行业信息准确掌握、重点区域全时监测、客流态势智能感知;聚焦网约房、民宿等新业态经济监管,实现人员入住自动实名登记。五是做强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功能。建立健全公安、宣传、网信等部门常态联动机制,实现网络舆情跨部门同步流传、联防联处;深入推进“成都网警巡查执法”,常态开展账号网上巡查、教育警示、宣传引导和群众服务等工作,今年以来共发布网络辟谣、安全防范贴文3900余篇,受理网民咨询求助8000余次。六是做强违法犯罪预防打击功能。研发违法犯罪感知预防模块,将各类社会治安要素数据与110报警、智慧刑侦、智慧禁毒、智慧监所等平台数据自动碰撞对比,系统主动研判分析违法犯罪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倾斜和投放全局打防资源,全市盗抢汽车等犯罪发案量连续3年大幅下降;打通反诈、数图、现勘等数据壁垒,数据侦查能力显著提升,全市抢劫、抢夺和涉诈案件破案率分别上升37%、25%、7%。

以最高标准,坚定实施“两轮驱动”。一方面,完善“情指勤舆督”一体化指挥体系。强化指挥调度“一张图”建设,依托全域成都实景图,叠加业务处置图层,厚植图层关联信息,完善电子沙盘,组建领导指挥驾驶舱和民警工作舱,实现图观全程、图现全盘、图情精准、指挥高效。强化专班运作三级指挥制度,建立健全专职指挥长+“情报研判、指挥调度、勤务执行、舆情应对、督察盯办、技术保障”6个工作专班+N个应急战时状态警种临时工作专班的“1+6+N”运行模式。强化“盯办提督”机制建设,形成“情指联动、指勤对接、情舆协同、勤督配套”的警务全流程履职闭环。另一方面,打造智慧警务新生态。主动融入国家及省市“新基建”战略布局和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强化数据全要素采集获取与融合,实现城市运行要素“智能感知、全域汇集、全面应用”;优化公安数智云建设,构建高性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智慧蓉城与公安大数据融合安全共享机制,实现超万亿条数据信息的海量多源汇集;建设“智慧公安”数据基座,做精数据治理,建设多业务支持的“算法超市”,提升数据服务支持能力;推动移动警务研发应用,助推信息流与业务流、管理流深度融合,实现城市治理要素在“云、网、端”的流畅运转和高效利用,助力“大数据+业务”的数智警务模式全面建成,为防控体系提档升级提供强有力科技驱动力。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