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焰
“这里是汶川县法院10102368送达专线,请问你是李某某吗?......本院受理赵某某诉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请你携带身份证件到汶川县法院集约送达中心领取相关诉讼材料,如你不方便过来领取,我们可采取电子送达方式通过短信将诉讼材料发送到你的手机上......”
近日,汶川法院通过送达专线向当事人传达“电子送达平台”相关事宜。
记者从汶川法院了解到,电子送达平台将法律文书通过短信发送至当事人手机,当事人接收后自动生成送达报告作为回执,实现诉讼文书送达“零距离、零等待”。如电子送达平台不能完成送达,则转换为线上集中打印邮寄送达、外出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
汶川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法官在办案中经常面临当事人地址不详、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绝文书等“送达难”的问题,既延长案件审理周期,又给干警增加工作负担,更无法保障当事人的权益。为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汶川法院启用以智能化、规划化为特点的集约送达“电子送达平台”新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同时,为了让全院干警掌握“电子送达平台”的业务流程,3月16日,汶川法院组织全院干警进操作培训。培训中分别介绍了何谓集约送达的“电子送达平台”、电子送达平台的送达文书模块化、送达过程智能化、送达结果安全化的三大优势及具体实际操作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