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奕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终于把血汗钱要到手了,我这下也安心了,太感谢了……”
领到执行款后吴某激动地说。3月21日中午12:20,在沿滩法院调解室里,被执行人罗某将9951元工资交到了申请人吴某的手中。
原来,吴某与罗某劳务合同纠纷案,经沿滩法院判决,确定由罗某、毛某支付吴某劳务工资。判决书生效后,罗某一直未履行支付义务,吴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沿滩法院执行干警第一时间与罗某电话联系,责令其尽快履行义务,罗某在支付部分款项后,与吴某达成和解协议,约定于2021年12月30日前一次性付清剩余款项。吴某多次催要,罗某均以经济紧张为由拖延履行,吴某只好再次求助法院。执行干警告知罗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罗某依然坚称自己愿意履行义务,但确实没钱,打算近期外出务工挣钱后再支付给吴某。
执行干警将罗某传唤至法院,经查看罗某微信账单,发现其2022年3月的微信流水达高达3万余元,属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执行法官向其下达最后“通牒”,若拒不履行将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并立即安排法警带罗某进行核酸采集。在强大的法律震慑下,罗某当即就筹集资金,将所欠的9951元劳务工资全部履行到位。
沿滩法院执行局局长曾梅表示,将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大对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及时兑现胜诉权益,切实让人们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