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会提出
实现九方面提升 服务成都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蔡庆章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召开之年,是成都服务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夯基成势之年,也是达成大运会圆满举办目标的迎考决胜之年。2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2022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将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2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和昨(16)日召开的202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2022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会现场
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2022年成都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为主线,扎实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坚持司法行政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政法热点难点重点工作“两结合”工作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聚焦“全国一流法治城市”目标,组织实施“九大提升”行动,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高效法律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成都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袁宗勇,党组副书记、局长薛志明出席会议并讲话。袁宗勇在会上提出,2022年是“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后的承启之年,是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也是成都市首个五年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重点围绕“八个紧扣”,做到“八个提升”,为落实党委政府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
提升法治建设工作站位
会议提出,2022年,全市要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依法治市实践,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提能,加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督促检查,提升法治成都建设工作站位。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八五”普法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作为“法律七进”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心入脑。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成都市将统筹推动落实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守法领域120余项重点任务,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并作为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重点课程,持续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工方案》的落实,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各项重大部署落地见效。
聚焦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
提升服务中心大局质效
会议提出,要从深化成渝法治建设协作助力建设“经济圈”、创建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试验区助力打造“都市圈”、强化赛事法治保障助力办好“大运会”、强化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助力“双胜利”四个方面提升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大局的质效。
《要点》明确要求,要实质化推进“成渝法律服务联盟”建设,启动“成渝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工程”,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水平;要健全成德眉资公共法律服务合作机制,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同城共享;要借鉴北京冬奥会法治保障经验,做好大运会法治保障;要为涉疫重大行政决策提出高质量法律建议,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聚焦一流法治城市建设
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合力
会议提出,要聚焦建设全国一流法治城市,通过实施法治成都规划引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法治社会建设强基三大行动,提升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合力。
《要点》明确提出,2022年,成都市将通过推进西部法治新高地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深化“1+8”示范试点、推广依法行政“账图模式”、开展基层法治建设评选等活动,巩固法治建设实践成果;打造品牌化“社区法律之家”22个,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出台并推动实施《成都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居民“识法明理”和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四大行动。
聚焦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提升行政立法工作质量
为聚焦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市今年将从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工作质效、严格履行法制审查职责、强化行政立法工作宣传四个方面着力,大幅度提升行政立法工作质量。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2年,成都市将聚焦智慧蓉城、建圈强链、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预计将组织调研、起草《成都市湿地保护条例》《成都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等29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为提高行政立法工作质效,将积极拓宽立法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制度供给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项目、合同、协议的法制审核,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合规;通过媒体宣传、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立法工作中,紧跟立法进程,同步开展集中普法宣传。
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会议提出,要聚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城市,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决策服务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升全市各行政机关和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要点》明确,要持续做好国家和省级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的对应清理、承接和衔接工作,加强“放管服”改革措施的法制审核,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要建立完善党委法律顾问多层次、专职化、可持续工作机制;要全面清理不合理罚款规定,推动建立“首违不罚”清单事项,探索行政执法监督协调“标准化、模块化”新机制;要构建“权责法定、运行高效”的行政复议工作体系,打造一支与新时期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城市建设
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级
2020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后,人们对“幸福美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202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提出,将全力推动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加快打造成都国际仲裁中心,培优做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构,优化升级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级,引导和塑造大家感知幸福的能力。
《要点》明确,要制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迁、引、培、聚行动计划,聚力打造专业高端要素高度聚集的法律服务新地标;要打造“成都国际仲裁中心”,并推动仲裁站点向基层延伸;要培优做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构,加快“两室一平台一机制”建设;要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创新搭建远程协同办公平台,加快推进实体、热线、网络、移动端平台融合发展,并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
聚焦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十四五”规划第二十九章提出,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首次将“韧性城市”的概念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之中。
会议提出,要聚焦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通过突出抓好重点人群教育管控,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规范建设司法行政基层站所等措施,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应对突发危机的能力。
《要点》明确要求,要发挥社区矫正机构职能作用,强化教育帮扶;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行政争议全链条、实质性攻坚化解行动,健全完善非诉纠纷化解综合体系,全面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社区法律之家的规范化建设,开展“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活动,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法律服务。
聚焦司法行政铁军建设
提升队伍干事创业劲头
1月16日召开的全国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行政铁军。
《要点》明确要求,要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健全完善干部及其家属严禁违规从事经营活动及家属从业干部任职回避等27项制度,推进行业专项治理常态长效;坚定落实成都市委“五个走在前列”要求,激励党员干部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实践中担当作为、走在前列;加强干部队伍培训提能,举办全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
聚焦建设模范政治机关
提升从严治党工作实效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实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202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聚焦建设模范政治机关,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实效。
《要点》提出,要引导全系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实“首题必政治”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制定党建工作任务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努力形成“三不”一体推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