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 瓦峨同框——2021年眉山空气优良天数达311天

  
2022-02-24 09:54:10
     

“2021年,青衣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首次明显优于入境断面水质,岷江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地表水Ⅱ类”。2月23日,眉山市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政通报了眉山2021年环境状况暨下一步工作安排,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悉,眉山15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86.7%,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省定任务为80%)。全市605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85.7%,连续两年居全省前列。

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311天,连续四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300天;空气优良率85.2%,连续三年优良率超过85%;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1年全省达标城市13个,成都平原经济区达标城市5个)。


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到边到底。举办全省首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巡回宣讲乡村行活动。成功承办川台《对话绿色先锋》走进洪雅。总结“小流域生态问题生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成功入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四川实践案例汇编,并在全国交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巡展,观展群众10余万人次。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深走实。坚持“五个不批”原则,实行“三个一批”管理,创新“四个提前”服务,市本级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3个,涉及总投资约189.66亿元。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实现“一网通办”“一窗进出”,提前介入推动万华化学西南基地等10多个省市重点项目,加速完成环评工作。全省“三个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发言。

(三)生态环境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按照“督察+执法+监测”模式,对中省生态环保督察等各级交办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现场督查核实,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等7个方面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率100%;群众信访举报311件,已完成整改309件。

(四)生态环保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到位上级资金1.95亿元。组织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拟申报融资139.67亿元,已协助申请发放贷款37.65亿元,到位贴息资金401万元,成功与眉山农发行完成总额120亿元的融资合作签约。

(五)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压紧压实。印发《眉山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眉山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文件,持续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不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不断压实。

(六)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成绩斐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2021年,青神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彭山区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生态县。丹棱县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洪雅县成功申报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县。眉山市整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已上报。

2022年,眉山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减污、增绿、创示范”,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以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重点,全力以赴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开展方案论证、规划编制,抢前抓早,步步为营,确保问题彻底整改。

第二,以项目为引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三水共治”;对大气污染开展源解析,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危险废物家底,加强土壤污染监管。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击战、攻坚战、持久战。

第三,以服务为中心,持续提升生态环保能力。指导各区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厚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基础;坚持双碳引领,持续优化环评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业务能力建设、环境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补齐装备能力短板,打造综合实力长板,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干部的政治能力、业务能力、作战能力,为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贡献生态环保力量。

记者 熊勇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