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始终坚持把青年干警培养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干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青年干警快速成长,实现法院队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加强源头储备
精准科学“选好苗”
安州区法院优化人员结构,拓宽招引渠道,根据岗位情况科学制定招聘计划,合理配备具有不同专业特长和能力素质的优秀青年干警,加大公务员招录、选调、引进青年人才力度,通过公招、选调等方式招录9名,从其他地区引进优秀青年干警2名,蓄足年轻干部“源头活水”。同时动态跟踪管理,按照“分层分类、重点培养、梯次储备”原则,以审判业务、审判辅助、司法行政为类别,储备35岁以下优秀青年干警29名,实行“一人一档”,建立含有基本情况、特长、培养方向等信息的政治素质档案和成长进步档案,做到常态化储备、动态式管理。此外,大力选拔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事业为上、才干为要,对素质能力过硬、工作表现突出的青年干警,大胆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发青年干警干事创业的活力,共提拔3名青年干警任副科级领导干部,8名青年干警任中层正(副)职,3名优秀年轻的法官助理任员额法官。
坚持学练结合
深耕细作“育好苗”
该院一方面鲜明培育方向,抓实思想政治建设,优化党务干部队伍,增强组织活力,青年支部书记、委员占比达58.33%,积极培养吸收4名青年干警加入党组织;抓牢专业素能培养,因人制宜、按需培育、分类制定培养计划,着力推动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创新开展青年干警“读书分享会”,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业务导师“帮带”,推行“传帮带”工作法,为新进干警配备业务导师,落实与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院校合作”机制,鼓励青年干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培养审判型、专家型法官和审判业务骨干。截至目前,青年干警中具有研究生学历6人,在读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干警占比20.69%。同时突出实践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大课堂作用,注重基层一线和多岗位锻炼,把青年干警选派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中去历练。对新入额的法官,除特殊情况外,一律到法庭锻炼,切实提升青年干警做群众工作、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先后选派4名干警开展驻村帮扶,9名干警到法庭及重点岗位开展工作,推荐3名干警到中央、省级部门进行交流锻炼。此外注重调研能力培养,聚焦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改革工作提供强大理论支撑,6个案例、裁判文书、庭审获得省市法院系统表彰,《感情投资型受贿金额的认定——李某受贿案》入选《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16篇学术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全省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奖项,办案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实现双提升。
注重监督约束
严管厚爱“管好苗”
坚持从严管理,坚持将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的要求贯穿青年干部培育全过程,定期组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不断强化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引导青年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分类考核,科学优化青年干警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各类别人员职责、岗位职责、业务的差异性,建立履职能力分类考评办法,对审判质效、信息宣传和调研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级晋升、选拔培养的直接依据,激发青年干警内在动力,增强工作效率。强化关心关爱,完善“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关心关爱机制,坚持青年干警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每年至少开展1次青年干警思想摸排,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帮助青年干警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风险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醒,切实增强青年干警的认同感、归属感。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