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省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省政府原法制办主任张渝田,省法学会学术部一级调研员鄢秀芳,省法学会会员部四级调研员唐静一行莅临广安,对我市2021年度省级法治实践创新课题开展中期检查调研。
调研组实地查看了省法学会法治实践创新课题“川渝合作中的高竹新区户籍政策改革研究”培育示范点——邻水县高滩派出所、邻水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对川渝两地户籍政策差异、现实需求及课题实践培育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项指导。
座谈会上,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成效。调研组认为,该课题紧扣中心大局,立足区域热点,在广安各级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下,课题组积极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创新,不仅研究进度超前、研究成果显著,而且紧密联系实际、实践意义重大,为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作了大量有益探索,为跨省党政决策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调研组强调,要持续深化课题研究,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注重理论探索的说理性。加强“籍”“户籍”概念界定与提升,进一步厘清户籍对新区人才招引、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和在各类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对比,建立更加严谨、科学、有说服力的逻辑关系,助力研究成果落地生根。
二要注重实践探索的创新性。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国内特殊的跨省域一体化运行新区,要突破传统的跨市域改革发展局限,深入分析、创新提出不同于以往所有形式的户籍管理模式。
三要注重制度探索的合理性。决策的合理依赖于决策制度的合理,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降低潜在风险隐患,提高制度设计科学化、合理化。
四要注重对法律性、体制性问题的查找分析。在新区户籍制度构建上要坚持法治化理念,在合法合规基础上,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市场壁垒和行政垄断,深入探索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切实为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支撑。
五要注重基地培育的独特性。深化川渝高竹新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模式研究,发挥政策、区位优势的独特性,形成互重互助、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跨区域协作改革实践样本。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远纪,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杜月平陪同调研。
胡兰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