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丹 宜宾市检察院供图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有没有吃饱穿暖,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将‘身心健康’作为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标准,才能确保他们真正健康成长。”近日,在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徐家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心向阳光”种子教师张艳以《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题,结合真实案例,为42名居民宣讲当前家庭暴力和未成年人侵害的主要特点及重大危害,并就如何加强维权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法治课上,屏山县检察院未检干警让小朋友佩戴检徽,模拟检察官任职宣誓。
张艳是宜宾市首批“心向阳光·守护花开”种子教师之一。从2020年1月宜宾市检察院、宜宾市妇女联合会“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合作机制在叙州区试点以来,此类宣讲她已经开展了6场。
叙州区赵场街道溢香社区“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普法宣讲活动
记者从宜宾市检察院了解到,为进一步落实最高检关于防范校园性侵“一号检察建议”相关要求,加大对妇女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今年3月,宜宾市检察院、宜宾市妇女联合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前期叙州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出台《关于建立“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合作机制的意见》,将该举措在全市推广。“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合作机制是宜宾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切实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重要责任的缩影。近年来,宜宾市、县(区)两级检察机关始终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己任,立足检察职能,认真贯彻未成年人特殊司法理念,以强保护、重预防、善联动的方式,不断推进未成年人双向、综合、全面司法保护,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宜宾检察机关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6.4%和39.8%,不捕件数、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53%和121%;起诉未成年人犯罪件数、人数较去年同期下降36.6%和43.7%,不诉件数、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41.1%和9%。共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79人,较去年同期上升17.8%;起诉220人,较去年同期下降23.6%。
叙州区检察院检察官给“心向阳光”种子教师作培训
宽容不纵容
大力度保护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听说晓东(化名)最近情绪不太好,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近日,兴文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洋听说晓东因为入伍政审没通过而情绪低落,便致电其父亲进行回访。
目前上大二的晓东是兴文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的当事人。2019年5月,被害人王婆婆在设置微信支付密码时,因担心会忘记,便将密码告知了当时未成年的晓东。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晓东在王婆婆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其手机网购商品,并向自己的微信发红包,累计消费、使用1.6万余元。该案移送兴文县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通过阅卷、讯问及社会调查后发现,晓东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晓东因无人照顾而被寄宿在亲戚家中。晓东上高中后沉迷网络游戏,为购买游戏装备和手办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晓东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父又积极赔偿王婆婆的损失取得了谅解,承办检察官本着“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工作方针,对晓东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考验期为6个月。
江安县种子教师培训现场
因考验期正值疫情期间,承办检察官特别为晓东制定了帮教方案,让他在学校和社区参与义务劳动,每月向检察官汇报学习思想情况。“感谢大家对我的教导,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会再犯了,我一定好好学习,认真备战高考,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考虑到晓东在考验期表现良好,且即将参加高考,兴文县检察院对晓东提前结束考验期,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2020年5月21日,在兴文县检察院拟不起诉不公开听证会上,晓东为自己的行为再次向被害人道歉,并作出郑重保证。2020年8月,晓东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记者了解到,在宜宾检察机关的努力下,像晓东这样不幸却又幸运的“迷路”未成年人还有21名。近年来,宜宾检察机关严格落实“保护、教育、管束”理念,对涉案未成年人始终坚持宽容不纵容、厚爱又严管的工作方针。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认真贯彻少捕慎诉少监禁理念,对涉罪未成年人依法不批准逮捕93件151人、不起诉60件99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63人。截至目前(近三年来),全市涉案未成年人有21人考上大学或正常就业。
依法从严惩治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今年2月22日,高县检察院在办理案件时,发现县医院医生对一名疑似被性侵的未成年人进行了妇科检查,却未履行报告义务,遂向县卫健委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县卫健委加强对强制报告制度的宣传,全面排查全县卫生医疗机构类似问题,建立健全问责追责机制,并跟踪督促整改。
今年3月,宜宾市、县(区)两级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统一行动,集中对托管场所进行专项检查,现场对发现的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就强制报告制度等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向托管场所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宣传。
严格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是宜宾检察机关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的具体体现。自开展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和教职员工准入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已过滤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不符合规定人员25名;会同公安机关初核未成年人疑似遭受侵害线索12条,立案侦查8件,对负有强制报告义务主体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从源头上为未成年人建立起安全屏障。
不仅如此,为保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近来年,宜宾检察机关陆续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性侵农村留守儿童、引诱利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网络电信诈骗、校园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并提前介入跟踪指导督办。对办案中发现的校园周边安全、住宿、KTV、酒吧、网吧等行业保护漏洞问题依法监督督促整改,共制发检察建议20件。市、县(区)两级检察院组织开展全市校外托管行业专项检查,对行业乱象提出司法建议,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得宜宾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晓卫肯定性批示。
关注身心健康
全力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近日,宜宾市南溪区检察院以“如何加强家庭帮教效果”为主题,邀请4名涉案未成年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参加“家庭教育课堂”。课堂上,授课检察官肖小华结合两个典型案例,在如何构建良好家庭关系、促进亲子沟通、加强自我情绪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涉案未成年人真正认识到其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帮助其法定监护人及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尽快回归校园、社会。
南溪区检察院检察官突击走访托管场所
“我们组织这次亲职教育,目的不仅是让涉案未成年人接受法律的洗礼,还要让他们的法定监护人接受法治教育,为他们指明教育未成年人的方向。”肖小华表示,“我们真心希望,能够用亲职教育方式唤醒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唤回本不该缺位的亲情。”
“家庭教育课堂”是宜宾检察机关将亲职教育融入办案全过程,通过家庭指导师、心理疏导师和妇联、团委、司法、社工等人员,以个别辅导、集中教育、电话跟踪、入户回访、微信交流等形式,帮助涉案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提高责任意识,改进教育方法,从根源上预防涉案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一大举措。近年来,宜宾检察机关不断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推出了数个特色活动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组建“鲟宝宝”“油樟林”“翠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未检宣传团队;通过检察官兼任法治副校长、干警进校驻村宣讲、法治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创新线上讲课,拍摄微视频11个,其中《我们的普法无“微”不至》《禁毒云课堂》《守护花开》等微视频微电影被“学习强国”采用,筠连县检察院和珙县检察院被省妇女联合会评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高县检察院荣获四川省青年文明号称号,叙州区检察院“油樟林·拾法讲堂”被评为“全国检察品牌活动二十强”。
出台制度11个
着力构建未检社会支持体系
去年11月,宜宾市检察院与市教体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广旅游局、团市委、市妇联共八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对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权益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线索发现、案件办理、救助保护等规定,实现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早发现”“早介入”“早固定证据”“早救助”,全方位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防止其受到二次伤害。
《意见》共三十条具体内容,涵盖了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的方方面面,并特别对救助帮扶、亲职教育、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解读。《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宜宾市检察机关为探索构建未检社会支持体系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继《意见》之后,宜宾市检察机关主动加大了与市委政法委及民政、团委、妇联、司法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力度,就及时发现未成年人案件线索、社会调查、观护帮教、权益保护等方面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心向阳光”妇女儿童维权合作机制的意见》《宜宾市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细则》《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等10个制度。同时,争取多方力量为被害未成年人开展法律援助、出庭保护、心理诊疗、医疗协助、临时照护、助学转学等综合保护工作,移送司法救助56人,发放救助金58万余元。此外,还争取到市委政法委支持,在全市实行加强犯罪预警通报,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办案基数、异常增幅、万人发案率等指标设立警戒线进行督导通报,构建起了未成年人大保护格局。
不抛弃不放弃
涉罪未成年人特殊帮教进高墙
2020年11月,高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帮教中心”在县看守所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集法治教育、图书借阅、谈心谈话等功能为一体,对做好被羁押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预防和减少再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该中心分为三个区域。在法治教育区,通过播放视频影片、法治讲座等形式,对被羁押的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图书借阅区,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县检察院购买了包括法律法规、心理咨询、青春励志等300本图书,供在押未成年人借阅学习;在谈心谈话区,未检干警定期或不定期对在押未成年人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真诚悔罪,早日回归社会。
高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帮教中心”一角
高县检察院“未成年人帮教中心”是宜宾市检察机关创新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特殊帮教进高墙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2020年5月,宜宾市检察院会同市公安局、团市委、市妇联会签《关于对被羁押未成年人开展帮教救助工作的实施办法》,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高墙,增强被羁押涉罪未成年人的特殊帮教。一年多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对在押未成年人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10人;与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联合加强对被羁押未成年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70余次;创新实施检企合作模式,建成帮教挽救罪错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4个,相关做法在全省未检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