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检察院以被确定为全市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三培育三引领”工作典型为契机,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智慧检务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基层检察院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第十调研组在安州区召开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座谈会,该院此项工作成绩得到了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加强政治建设,筑牢政治忠诚。安州区检察院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院党组向全院干警作出公开承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四个首先”,提出“六讲六重”(讲大局重形象、讲业绩重贡献、讲团结重表率、讲创新重实干、讲品行重修养、讲清廉重担当)工作要求,以身作则从严管理队伍,以上率下深化作风建设。构建“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部门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的分级负责体系,严格跟踪问效,倒逼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办理重大疑难案件,在职(等)级晋升、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一线办案和工作人员。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建立修订相关制度15项,推动顽瘴痼疾问题解决,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成长环境形成。
加强业务建设,服务中心大局。该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断卡”行动,高质高效办理了省检察院挂牌督办、全市首例由基层检察院办理的“6.19”涉黑犯罪专案,并结合办案发出检察建议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依法治理。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着力维护复工复产秩序,引导一消毒用品企业完善检测、备案程序的做法被最高检转发。制定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11条举措”,认真开展“挂案”清理,注重涉企案件评估,推动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与区河长制办公室探索构建“河长+生态检察官”协作机制,助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做法被省检察院《检察工作简报》《绵阳改革动态》绵阳市委《每日要情》刊发。
加强品牌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安州区检察院着力打造“熊猫未士·法之翼”安州未检品牌,联合开展“把爱带回家”等行动,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治理,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8-2021年)》,未成年人检察部被区委、区政府命名表彰为“青年文明号”,评为“法治先锋号”。打造“亲清”护企民事检察品牌,不断完善联系和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受理解决涉民企法治诉求18件;落实公开听证制度,对破产程序、保全与执行进行加大监督,办理涉企非诉执行案件9件,保障涉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该院针对班子年龄老化、人员断档等问题,选拔交流3名年轻干部,班子平均年龄42.2岁,学历、专业、能力等得到极大优化。持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让其参与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推行年轻干警列席检委会、控申接访轮值、述职评议制度,开展案件讨论、参与庭审活动,今年以来,1名年轻干警遴选为员额检察官,6人纳入全区后备干部人才库。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48人次,参加业务竞赛、岗位练兵12人次,干警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四川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等市级以上业务标兵(能手)或先进个人11人次。
加强改革创新,夯实基层基础。该院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全力打造“智慧检务”,全面完成远程提讯、一体化网络、智能检委会会议、智能语音办案、高清视频会议等系统建设,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配备公益诉讼调查取证等设备,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制定《检察官业绩考评实施方案》,探索建立《检察辅助和行政人员业绩考评实施办法》,将市院下达的绩效任务作为业绩考评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个人年度表彰奖励、信息调研采用、创新经验做法、遵守工作纪律等予以权重加减分,达到单位目标考核、个人业绩考评、干部日常管理的有效统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度安州区检察院硕果累累,先后荣获“四川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四川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绵阳市最佳文明单位”“2020年度全市法学会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度全市基层检察院绩效考评一等奖”“2020年度全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检察干警张绍平获评“四川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检察干警夏丹娜先后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标兵”“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标兵”。
梁鹏仓 张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