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厚植社会治理根基,推进社会长治久安。面对社区治理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雅安市名山区一手抓党建引领,一手抓改革探路,通过区委政法委牵头,将资源整合“多网合一”形成全域覆盖“一网运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有效解决了以往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工作内容重复交叉、工作经费分散有限、网格划分不科学、权责不清、效能不高等问题。
今年1至10月,该区网格员通过发现、走访、摸排,及时上报了城市管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32654件问题,其中,矛盾纠纷12159件,网格员成功调解12121件,调解率为99.68%,逐步实现了网格内的所有问题能够在一张网上联动联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网格化管理工作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网格+党建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体系
党建引领聚合力,干字当头促发展。名山区委政法委积极发挥党组织“火车头”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强力点燃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红色引擎”,奋力绘就市域社会治理新篇章。
为了把党组织建立在网格上,细化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化设置,名山区形成了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村民(楼栋)党小组网格党建体系,建立小区党支部67个。
“我们依托党建、综治网格,将上级部门设在镇街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打造‘全要素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用。”名山区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陈娅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名山区以原政法网格为基础,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对网格区域进行调整优化,划分农村网格113个、城市网格44个、农村网格配备基层治理专干,城市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名山区总体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履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通过全要素网格打造村(社区)齐参与的工作机制,名山区把过去“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变成“处处眼睛看,事事有人管”。
网格+创新
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
创新就像源头活水,为各项改革目标落地见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
在设计之初,名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考虑到该区实际情况,在外出学习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将原有22个部门涉及的40项工作内容优化为19个部门的34项工作内容。
同时,按照“费随事转、财政统筹”的原则,将19个部门34项工作内容涉及的网格资金433.82万元整合,纳入区财政统筹安排,各部门不再单独申请项目资金,整合后区财政预算2021年网格资金326万元,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25%。
在科学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实施“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通过区、镇网格中心实体化运行,将原1292名网格员按照基层网格推荐、镇街党工委审核、部门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优中选优,整合后聘用网格员174人,人力资源节约87%,工作效率更高。
智慧政法赋予创新强大支撑,名山区积极整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智慧小区”公共视频资源等9887路,达到网格视频监控全覆盖,动态管理人、地、事、物、组织等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要素。
“简而言之,现在就是用更少的人,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解决更多的问题。”陈娅告诉记者,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智能化、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将村级网格、镇级平台和县级部门三个层级有效连通,推动形成“基层有呼声,层层共响应”的共治局面。
网格+社区
创新推进居民自治发挥实效
一个社区几千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寥寥几名。在辖区场所人员密集、社会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凝聚人心,解决难题,做实基层精细化治理?名山区蒙阳街道中心社区探索出一条以“网格+社区”打通社区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子。
“硬化了的院坝就是美,停车方便了,出行安全了……”蒙阳街道名茶园小区一名业主说。该小区曾经是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垃圾无人扫、车辆乱停放的“无主”小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居民赞不绝口的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小区。
蒙阳街道中心社区党委书记戴毅告诉记者,名茶园小区在蒙阳街道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在小区党支部的指导下,通过选举产生了首届业主委员会,对小区进行管理,结束了长达20年的无人管理模式。
看着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居民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表示,社区秩序好多了,邻里间相处和睦,房前屋后也变得干净了,现在大家都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据戴毅介绍,目前,蒙阳街道中心社区里一共有69个小区大院,其中有31个是无主小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让这些“无主”小区走出一条具有名山特色的“自主”“自管”道路。
网格+队伍
为基层治理新模式强肌健体
累计入户走访摸排2万余户、5万余人,核实重点地区来名人员信息8000余条……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是名山区网格员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体现,也是该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体现。
中心社区作为蒙阳街道的重要社区之一,单位众多,商铺密布,辖区有多个小区。年复一年,这里车水马龙,人潮如织,却一直平安祥和。作为中心社区的平安守护者,网格员队伍用炙热的真情温暖着一方土地,而刘明雪正是其中的“排头兵”。
刘明雪算得上是一名“老网格”了,作为第一批入选网格员的她,担任网格员已是第七个年头了。“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坚守岗位、担起责任,我责无旁贷。”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民生路到西大街,从上禁下街到陵园路,这4条街道就是刘明雪日复一日工作的场地,她每天行走的步数以两万步打底。
巡逻联防、重点场所消毒、清理生活垃圾、购置生活用品、宣传走访入户……群众工作千头万绪,刘明雪总结出来就是:为大家所想。秉持着这一信念,她才能在网格工作中沉淀下来,收获自己的荣光。说起刘明雪,商户高永莲对她赞不绝口:“明雪每天都在这条街道巡逻,哪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总是尽心尽力,街道治安很好,我们做生意也很安心。”
网格员是“平安创建”主力军,在名山区,像刘明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稳定的队伍是做好网格工作的坚强保障,名山区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畅通人员上升出口、评选星级网格员、培养网格志愿者等措施,确保网格队伍长期稳定。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网格员便是其中的最小单元。当前,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污染防治,都迫切需要他们的身影。名山区委政法委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为网格员实现“减负”,明确权责边界,同时引进更多资源支持,这样以来,网格员们开展工作就能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对于更好服务群众、加强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陈娅说,针对网格一线经常面临的综合性、复杂性、特殊性且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名山区已经进一步整合综治、信访、党建、城管、消防、市场监督、残联等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资源和力量,把过去的“千条线”拧成如今的“一股绳”,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