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高三地”提供坚强司法保障和服务 绵竹市法院牢记为民司法初心

  
2021-12-17 10:28:2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今年,绵竹市法院人民法庭受理案件1201件,结案1099件,占全院结案数的22.66%。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夯实平安绵竹根基,司法能力水平大幅提升,矛盾源头化解成效显著,“一站式”“智慧型”诉讼服务初具规模——这是一串属于“酒乡画境”人民法庭的发展足迹,镌刻在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奋斗之路上。


绵竹市法院汉旺人民法庭在安仁村巡回审理一起赡养纠纷

绵竹市法院供图

近年来,绵竹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一庭一品”“一庭多专”,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司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司法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民情怀浸润着厚植法治的基层土壤,人民法庭建设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绵竹市建成“三高三地”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A 牢记初心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5月14日,绵竹市法院剑南人民法庭利用“云上法庭”,通过远程视频开庭的方式审理了一起涉外离婚案件。由于被告杜某现在定居英国,承办法官考虑到被告到庭路途遥远,并且因新冠肺炎疫情也无法到庭,在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微信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诉讼材料,为该案开庭审理做好了充分庭前准备。

为解决被告身在英国不能到庭参加庭审的难题,法官发挥该院智慧法院技术优势,利用“云上法庭”隔空开庭。因原被告双方结婚后长期分居,没有生育子女,也没有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双方在庭审中一致同意解除婚姻关系,整个庭审时长仅半个小时。庭审结束后,被告通过电子签名在笔录上签字确认,法官通过邮寄送达的方式向被告送达了裁判文书。这样,一起送达难、开庭难、诉讼成本高的涉外案件,通过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将智慧法院的好处真正惠及案件当事人,将为人民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步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着更高需求。我们努力做到哪里有司法需求,人民法庭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绵竹市法院副院长马学华介绍,“人民法庭需要科技引领,‘智慧’起航,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绵竹市法院广泛应用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上法庭等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人民法院立案、缴费、退费、网上开庭等功能全覆盖。2021年,该院人民法庭网上立案380件、网上直播案件309件。

绵竹市法院在5个人民法庭分别划出特定的办公区域,逐步打造各具特色的家事审判庭,以专业审判机构、组织的形式和营造温馨、平和的参审、调解外部环境促进家事审判专业化,力促“一庭多专”。

今年19岁的陈某某在与母亲张某某和继父李某某生活期间,多次因为生活琐事遭受到母亲和继父殴打,其中有两次陈某某还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接警后,民警对张某某和李某某进行了口头教育,并予以警告。但没过多久,张某某和李某某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对陈某某进行殴打,给陈某某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伤害。受到人身攻击的陈某某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担,于是向绵竹市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绵竹市法院经审查认为,陈某某的申请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随后依照《反家庭暴力法》相关规定,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张某某和李某某对申请人陈某某实施家庭暴力。这也是绵竹市法院发出的首张“人身安全保护令”。该民事裁定书除送达张某某及李某某本人外,还送达了当地派出所和村委会。

“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反家暴’联动机制,联合公安、社区、妇委会等部门,构建家事纠纷多部门联动处置制度,护航当地家庭和谐。2021年,我院法庭审结家事纠纷488件,占总结案数44.4%,其中案件调撤297件,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绵竹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昂介绍。

B 治理所望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筑牢长治久安根基

2019年7月起,李某家中卧室房顶出现浸水现象,部分墙面脱落。李某认为该问题系邻居刘某楼顶防水工艺问题所致,于是多次与刘某协商,小区物业也多次参与调解,但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今年5月,李某将刘某起诉至绵竹市法院。

收案后,绵竹市法院剑南人民法庭承办法官充分了解前因后果以及双方诉求,认为让双方和气解决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在原定开庭审理的日子,法官带领审判团队前往现场查勘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了解造成漏水的可能原因后,法官围绕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建议两家人着眼长远,一同解决漏水问题。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共同为楼顶加盖遮雨棚,并按照各自屋顶面积承担费用。

7月,绵竹市正值雨季,这起相邻权纠纷虽已结案,但法官依然挂心双方是否按照约定加盖好遮雨棚,避免因漏水造成损失再起纠纷。于是,法官再次前往现场查看。因连续雨天,施工仍未完成,法官仔细向工人了解施工情况,确保能解决房屋漏水问题。回到法庭后,法官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叮嘱家住附近小区的同事随时观察工程进度,完工后及时告知他。工程完工后,法官看到盖好的屋顶,终于放下心来。

法官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原则“三顾天台”,既考虑到案件审理必须要以法律为依据,也考虑到邻里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把调解贯彻于诉讼全过程,让当事双方在情与理的面前将道理说通,让合理诉求得以实现,有效防止了矛盾发酵,让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有效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民法庭是法院“最接地气”的部门,处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线。近年来,绵竹市法院在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目标指引下,推动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基层,化解在源头。该院结合近年来涉农民工工资、涉房屋买卖、涉企业改制和涉农土地四类案件数量上升的情况及处理批案的经验,积极研判处理,介入矛盾纠纷前段处置,认真做好释法引导工作。

同时,该院积极搭建专业调解平台,强化诉前调解分流,支持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发展,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调解化解纠纷。对物业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工伤医疗保险等纠纷,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根据案件性质和类型合理通过专业调解平台分流,由公安交警大队、司法局等诉调对接单位或组织参与调解。该院汉旺人民法庭将调解工作融入社区乡村、综治网格等基层平安“细胞”,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并与辖区政府签订了《建立“诉非衔接”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协议书》,共建网格式调解机制平台,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从2015年的收案350件下降到2018年的143件。

另外,该院常态化组织干警开展“法律七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旁听庭审,努力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近年来,以社区固定巡回点为基础,选取典型案件深入乡村院落开展巡回审判105件,法庭巡回审判案件数占全院巡回审判案件数的80%。结合“互联网+巡回审判”模式,选取老百姓关注的案件常态化开展庭审直播1154件,以案释法,提高群众合理、合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水平。2020年,该院汉旺人民法庭荣获“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在绵竹市委的领导下,绵竹市法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部门职能作用,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完成了“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力”的蜕变。2020年,该市出台《绵竹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和畅通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坚持源头治理、预防为主,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分析研判等,建立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联席会对接工作机制,要求各多元联动单位全面参与到纠纷化解中。

记者了解到,绵竹市法院下设剑南、汉旺、孝德、富新、麓棠5个派出法庭,均有固定独立的办公场所,2016年均建成科技法庭,全部实现同步录音录像、远程庭审、网上直播等功能。该院政治部主任金宇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年轻干警、骨干力量奉献基层,遵循人员向案件数量多、基层治理任务重的人民法庭倾斜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了法庭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2020年,该院根据全市行政区域调整,重新划定法庭辖区收案范围,并在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清平旅游区等重点区域增设巡回审判点,全面推行全域立案,确保人民法庭司法服务有效覆盖全市每一个乡村、社区。

“接下来,绵竹市法院将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法院院长座谈会精神,充分发挥绵竹特色资源优势,结合绵竹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法庭发展思路,努力打造人民法庭‘一庭一品’‘一庭多专’,一如既往扎根基层土壤,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基层司法能力,更好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绵竹建成‘高质量产业集聚地’‘高颜值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贡献法治力量。”绵竹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畅表示。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