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检察机关用好公益诉讼这一利器,推动改善农村宜居环境,解决这些问题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要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向全社会延伸和辐射,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后,眉山两名全国人大代表向检察机关提出建议。
罗朝运:共筑乡村振兴法律监督屏障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意见》有三处提到了‘环境’,两处提到了‘生态’,由此可见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到《意见》,全国人大代表、丹棱县龙鹄村党委书记罗朝运如是说。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罗朝运十分关心《意见》出台对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我在调研中了解到,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监督打击农村垃圾污染、河道治理、固废污染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在的成效。”罗朝运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希望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好《意见》,进一步创新公益诉讼思路,深化拓展法律监督职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守护好绿水青山,共筑乡村生态文明司法保护屏障。”罗朝运对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充满期待。
王晓梅:凝聚未成年人社会化保护力量
“《意见》提到,‘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完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保护体系’,体现出检察机关聚焦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直非常关注。
王晓梅提到,近年来,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强,如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出台强制报告制度、检察官进校园等,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我了解,东坡区检察院联合九个部门会签了《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证救助工作实施办法》,健全了全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反响很好,值得点赞。”王晓梅说。
“检察机关作为唯一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全过程的政法机关,要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实施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向全社会延伸和辐射,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王晓梅建议道。
汤利琴 唐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