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钰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文/图
为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现代化建设,强化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社会治理,南充两级法院组织“代表委员走进法院”活动。
12月21日,2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阆中法院柏垭法庭、思依法庭。法庭就工作情况及近年来亮点工作向代表、委员们进行了专题汇报,代表委员们实地调研了思依法庭多元解纷工作开展情况及柏垭法庭“庭审进万家”“片区法官拉家常”工作开展情况。深入了解了法庭关于队伍建设、审判管理、诉源治理等方面的情况。
思依法庭:阆中市人民法院在阆中市思依片区,组建起全省第一家综治中心入驻人民法庭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以法庭为载体,将综治中心与法庭合署办公,借助“一庭一中心”平台,在思依法庭办公场所设立了思依片区“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依托该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该中心对辖区的矛盾纠纷一律实行村级调解委员会—乡镇矛盾调解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的“三级解纷”化解模式,成功构建了分级“诊疗”、递进调解、上下联动、法庭兜底的“一条龙”矛盾解纷化解链。
柏垭法庭:为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保障,阆中法院在城郊柏垭人民法庭辖区天宫乡村振兴示范区挂牌成立了“乡村振兴巡回法庭”。柏垭法庭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切实运用委派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延伸诉讼服务,建立多元解纷体系。加强巡回审判,对赡养、相邻权纠纷中的典型案件,把农户院坝作为审判点,就地审判调处,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社)活动、“片区法官拉家常”活动,深化群众的法律意识,规范群众参与农村经济社会活动时的行为。定期深入辖区政府、企业进行调研,对其重点工作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并提供法律咨询及建议。开展“无讼村居”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及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特点,积极参与、引导纠纷先行调处和矛盾联动化解。
调研结束后,代表委员们对阆中法院在人民法庭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肯定,并围绕人民法庭强化普法宣传、加强基层治理、深化司法为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