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护航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贡市沿滩区法院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2021-12-24 10:32:14
     

陈洁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自贡市沿滩区法院以“铸就工业强区新辉煌、谱写开发兴区新篇章”为工作目标,立足审判职能,强化司法服务,助力提升营商环境,在办理破产案件、服务辖区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


自贡市沿滩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丁向东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向企业负责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

创新破产审理

让“僵尸企业”重生

蓝天环保之星公司是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2017年,受市场持续低迷及其他因素影响,金融债务无法按时偿还,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日趋严重。从2018年停产至今,该企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僵尸企业”。沿滩区法院精心谋划,及时启动破产清算,不到100天,就使这家公司破茧重生,新的投资人已开始新的产业。

这样的企业在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10家,已严重影响了园区发展。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摆在园区面前的问题。沿滩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园区低效闲置资产处置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旨在为工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沿滩区法院发挥司法保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对园区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认真研判,对“僵尸企业”以破产方式实现重生。

破产案件办理长期存在“无审限、无限审”的弊端,沿滩区法院创新破产案件办理模式,在破产案件办理时间、费用成本和法律框架制度上下功夫,对破产案件进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审,成立破产审判专业团队,由该院分管副院长牵头办理疑难重大破产案件,建立破产案件办理府院联动机制,2021年召开府院联席会议30余次,将破产财产的处置与政府招商引资工作融合,由政府负责协调解决破产资产处置和购买问题,解决破产资产“变现难”得问题。建立破产基金,由政府划拨50万元建立解决无财产可破案件的办理。

破产案件的办理不只是宣告破产或者变卖资产而已,一个企业破产必然涉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各类债权的保障,特别是职工工资、社保、工伤等职工权益的落实。在智睿铸造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办理中,该公司资产抵押给银行,依法清偿建筑承包人优先权和银行抵押权后无财产可分配,而职工工资问题仍然存在。沿滩区法院创新举措,在引入投资人时明确要求投资人优先解决职工工资,将资产处置与职工工资问题融合解决。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沿滩区法院已受理园区7家企业的破产申请,对企业因病施策,对症下药,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的方式分门别类处置,已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企业5家,为供给侧改革的落实发挥了“法治兜底”的作用。

“一站式”诉讼服务

提升司法质效

自贡作为彩灯之乡,有众多彩灯企业。海天文化公司是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一家彩灯企业,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国外。2021年,该公司在沿滩区法院起诉西安某公司,要求支付承揽款800万元。立案后,沿滩区法院通过电子送达向西安某公司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沿滩区法院通过“网上法庭”开庭审理该案并即时判决。判决后,西安某公司又主动提出以法院冻结的账户内的款项直接支付,不因此产生执行费。为减少双方损失,沿滩区法院变通保全措施,西安某公司将款项支付给了原告方。不到两个月时间,原被告都未谋面的情况下,案结事了,既解决了原告因疫情影响难收款的困境,又减轻了被告的诉讼成本。

公正高效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底色。沿滩区法院致力于建设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加快各类司法服务机制建设,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企业司法服务“绿色通道”,实施电子送达与集中送达双结合模式,提升送达服务效能,开展跨域立案、网上立案、“云法庭”审理;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企业疑难问题和投诉,实施便企利民“110”服务工程即“立案只跑一次、开庭审理一次就好、诉讼费用缴退一次都不跑”,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和繁简分流机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引入律师调解、工商联调解、“法理情”专业调解组织,从而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实质化运行。

善意文明司法

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2021年6月,沿滩区法院执行局正在某公司现场查封厂房和设备时,被查封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无流动资金,职工工资无法发放,经营停滞。该企业负责人急切地找到承办法官,要求继续生产经营。经承办法官调解不能的情况下,在该公司提供置换财产后,法院依法解除该企业银行账户冻结,该企业恢复生产。2021年度,沿滩区法院已对20余家生产型企业采取扣资产解账户,恢复生产经营。

司法如何服务企业发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为了提高干警善意文明执法理念,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该院组织干警参观破产企业,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如何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硬核担当”,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行为特别是强制措施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成为讨论的重点。

沿滩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丁向东就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头号工程”,加强协同联动,推动构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格局;注重结果导向,在工作落实、实绩提升上狠下功夫,围绕上级工作部署在落地落实上狠下功夫;围绕工作重点在实际提升上狠下功夫;围绕突出问题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

“1+2+2”举措

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2021年开放发展与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部署,沿滩区法院对标沿滩区建设再造产业自贡重要承载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先行区、自贡对外开放示范区战略定位要求,着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工程,实施“1+2+2”工作举措:围绕1个工作重心,即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企业闲置低效资产清理处置”中心工作,提供司法服务,做好司法保障;抓好2个建设,即精心抓好“府院联动机制建设”和“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建设”;紧盯2个司法指标提升,即大力推进“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营商环境司法指标提升。

沿滩区法院在沿滩工业园区设立打造“企业法治服务中心”,法、检、公、司、人社、园区管委会等派人入驻,实质化运行,成为沿滩区作为省纪委监委确定的全省五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联系点的重要支撑点。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法治综合服务,提升沿滩工业园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区委区政府“企业闲置低效资产清理处置工作”,为沿滩区营商环境要素保障的提升提供支持和供给。在深入推进诉讼制度改革和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方面狠下功夫。现所有案件均已实现繁简分流,审限内结案率为100%,当庭裁判率达42.86%。通过不断的试验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确保当场立案率达96%以上。

该院成立的涉园区执行团队,使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98%,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结案率100%。开展“六稳”“六保”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涉民营企业合同纠纷”专项执行行动和“盐都秋猎”专项执行行动,尽最大努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沿滩区法院副院长黄强多次前往板仓工业园区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站,开展服务民营经济之民法典讲座,为园区企业提供“订单式”法治服务。

“府院联动”献对策

助推破产案件审理

为解决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效,沿滩区法院邀请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区人社局、区科经局、区投促局、自贡银行等单位相关领导召开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推进会。

“感谢法官、感谢工商联的同志,真没想到我们企业双方还能达成和解。真没想到案件起诉到法院后,作为我们企业‘娘家人’的工商联还参与调解。”某彩钢公司负责人感叹道。

近日,沿滩区法院和沿滩区工商联成功调处某彩钢公司诉某能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涉及金额1200万余元,这是沿滩区法院与沿滩区工商联联合成立“涉企法律纠纷调解中心”推进诉调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市首个“涉企法律纠纷调解中心”,经过近10年运行,已调解案件200余件,涉及标的上亿元,走出了一条“法院+工商联”一站式多元解纷新路子。

四川蓝天之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沿滩区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的企业,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及自身管理等内外部环境影响,深陷债务危机,自2017年来企业生产陷入停滞,成为典型的“僵尸企业”。债权人自贡银行向沿滩区法院申请执行拍卖蓝天环保公司所有的房产和土地,案涉土地房产经过三次司法拍卖(变卖)处置均流拍。因无法实现债权,债权人自贡银行向沿滩区法院申请对蓝天环保公司进行破产清算。沿滩区法院依法对该案适用快审程序,通过“云上法庭”司法网络平台召开债权人会议,克服疫情影响,启用网络拍卖模式,经公开拍卖,依法处置变现破产财产1364万元,仅仅耗时3个月,及时为债权人实现债权回收,为政府盘活一“僵尸企业。”

在执行程序中,因资产处置变现无人购买陷入僵局的情况较为普遍,沿滩区法院通过“执转破”模式将执行案件引入破产程序解决,既符合司法政策,又为地方党委政府低效闲置资产处置工作走出了一条“司法服务中心工作”的道路,发挥了破产办理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兜底”作用,成为破产办理与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典范。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