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局促发展 司法为民谱新篇 ——成都市龙泉驿区法院工作报告亮点解读

  
2021-12-24 10:36:0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朱佳琦

12月22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龙泉驿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国军向大会作法院工作报告。


龙泉驿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国军向大会作报告

回眸过往,亮点历历在目。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2月20日,龙泉驿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凃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一案,70余名学生受邀旁听,“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

龙泉驿区法院供图

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8665件,同比增长91.98%;审结各类案件74016件,同比增长92.64%,结案率94.09%;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数为374.60件,同比增长179.49件。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13项、市级奖励65项,2019年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全力服务大局

以新的贡献助推高质量发展

某工业项目基于经营等原因出现资金断裂,成为烂尾楼,涉及债权债务金额高达20多亿元,在重整计划实施完毕后,优先权债权人获得百分之百清偿,普通债权人清偿比例达到80%……龙泉驿区法院成功处理了我省首起大型工业地产重整案件,在无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探水前行”,树立起工业地产重整案件的标杆,为全省破产案件审理贡献“龙泉驿经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辖区内企业面临破产但又有存续价值时,龙泉驿区法院竭力帮助债务人摆脱财务困境、恢复营业能力。五年来,通过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妥善处置多起破产案件,促进企业资产重组盘活。此外,出台《全面深化服务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审执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案件9826件,执行到位案款达11.51亿元,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作为“法治参谋”,龙泉驿区法院还定期分析案件态势,发布司法大数据体检报告,参与辖区重点工程建设、重要项目推进、重大遗留问题法律研讨会153次,为大运会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出法律分析意见27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辖区商家何某的生意因疫情影响难以为继,遂要求房东解除商铺租赁合同、退还租金,但房东坚决拒绝。何某遂向法院起诉,立案后,龙泉驿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经多次的沟通疏导,促成双方解除合同,房东当庭退还部分租金。从立案到结案,只用12天就彻底化解纠纷,被评选为全市法院涉新冠肺炎疫情纠纷典型案例。

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龙泉驿区法院开通涉疫情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审结涉疫情民事案件28件,惩处涉疫情刑事犯罪3件,并大力推进线上诉讼活动,在线庭审497件523次,确保审判执行“不打烊”。同时,提出疫情期间企业风险防范司法建议,对2103件涉企业案件暂缓执行,促成执行和解,及时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

履行办案职能

用新的作为诠释公平正义

近300页的审理审查报告、13万余字的判决书……2020年,龙泉驿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曾某某等4人、尹某等16人涉恶的两起案件,犯罪组织成员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侵犯公民权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均被判处有期徒刑、罚金刑等刑罚,彰显出龙泉驿区法院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的决心和勇气。

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依法严惩黑恶犯罪,审结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聚众斗殴等九类案件162件407人,切实维护社会安宁;审结抢夺、抢劫、盗窃、电信网络诈骗等危害社会治安犯罪案件1149件,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431件494人,严惩毒品犯罪;审结贪污受贿等犯罪案件20件34人,推进反腐倡廉;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67件,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5件13人,为平安龙泉驿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2020年8月,龙泉驿区法院审理了辖区首例涉食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某火锅店的股东、厨师晏某某将用过后的火锅底料过滤出“老油”,再加入香料制成新的底料销售给顾客食用,被判决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在涉民生案件审理方面,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0件,审结拐卖、性侵妇女儿童犯罪案件70件,审结涉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物业、劳资等各类民生案件7517件,全力保障民生权益。

虚假诉讼是维护司法公信的“绊脚石”。为有效防范和遏制虚假诉讼的发生,近年来,龙泉驿区法院开展虚假诉讼案件专项清理活动,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惩戒和防范,审结涉虚假诉讼刑事案件3件3人。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严厉打击规避拒执行为,司法拘留105人,罚款28人41.6万余元,追究刑事责任3件3人,3060名自然人、483家法人及其他组织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19902人次被限制高消费,“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荣获全市法院先进。

践行司法为民

用新的声音回应群众需求

以“温馨、修复”为主题的十陵女子法庭,以“融合、服务”为主题的洛带客家假日法庭,以“先导、保障”为主题的经开区汽车产业法庭……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龙泉驿区法院着力打造出一批特色法庭。其中,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十陵女子法庭联合妇联持续打造“蓉姐对你说——和美调解室”,成为妇女维权的成都样本。

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积极回应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该院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体系,打造信息化诉讼服务平台,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健全网上立案、接访、送达、拍卖等诉讼服务功能,并通过网上立案16103件、网上拍卖1764件次,跨域立案33件。同时,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诉前人民调解员驻院工作机制和“1+N”纠纷联动化解模式,其中,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荣获全市法院先进,诉讼服务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历年居全市前列,群众诉讼获得感明显提高。

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连续开展“司法大拜年”“执行大会战”等涉民生专项执行活动,累计执行到位案款22.02亿余元,兑付农民工工资2000余人3600余万元。同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237.7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74.95万元,彰显司法关怀。

在普法服务方面,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精准开展巡回审判、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法治宣传215次;依托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宪法、民法典、禁毒、环境保护等专题宣传448次;在平面媒体开设法治宣传专栏,深度报道热点法律问题、典型案例93件次,并联合崇德社区打造法治宣传广场,增强了全民学法用法意识和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感召力。

深化司法改革

用新的举措提高审判质效

五年来,龙泉驿区法院通过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提升司法质效和公信力。

2018年10月,龙泉驿区法院被确定为成都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三个示范法院之一,相关经验做法纳入最高法内设机构改革课题。在司法责任制改革方面,龙泉驿区法院落实“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要求,完善了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审判权力责任清单、健全“四类案件”监管机制、建立关联案件强制检索机制,助力审判提质增效。

在深化庭审改革方面,持续推进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形成争点式要素式审理经验;持续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证人证言调查”研究,认罪认罚从宽改革试点初获成效;持续推进行政诉讼优化审改革,精准分割庭审模块,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其中,10篇裁判文书获评省、市优秀裁判文书,15个庭审获评市十佳、百佳庭审。

要素式智能审判系统、类案同判系统、立审执联动系统……近年来,龙泉驿区法院以科技手段助力法院工作,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其中,要素式智能审判系统参展“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被最高法转载,类案同判系统在全省法院推广。同时,加强办案服务保障中心、办案质效管理中心、内外沟通协调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其中办案质效管理和内外沟通协调工作荣获全市法院先进。为有效提高审判效率,该院还建成31个科技法庭,28个网上直播法庭,在全市率先引入集中电子送达系统,实现电子送达79780件、平均送达时间2.91天,相关工作在全市推广。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