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法院召开“感受公平正义”活动新闻发布会 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2021-12-24 16:44:17
     

张勤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 牟廷河 文/图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12月24日,蓬安县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媒体代表走进法院,召开“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该院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开展深化便民诉讼服务、提升审判质效、司法服务大局、切实解决执行难等工作,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蓬安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强通报情况,副院长杨彬主持发布会。


今年以来,蓬安法院该院按照“四化八集中”目标,全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智能、高效、便民的诉服大厅。

首先打造智能诉服中心。添置智能化设备,在诉讼服务大厅添放排号机、立案一体机、档案查询一体机、诉讼便民智能终端、智能文件流转柜等6台智能设备,为当事人提供智能便捷的诉讼服务。积极推广网上立案,在官微官博上公开微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立案指引及立案联系电话,切实打通立案渠道和途径,实现24小时线上诉讼服务不打烊。

其次打造高效诉服中心。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送达组、扫描组、鉴定组,实现案件集中鉴定、送达、扫描、装卷。组建3人鉴定组,及时对全院所需鉴定案件组织实施;引入第三方平台进行法律文书电子送达,全院民商事由送达组3人集中进行开庭前送达,力争5天将案件送达完毕移送至业务庭室,提升办案效率;确定4人负责扫描、装订全院案件材料并装卷及时归档。提供一站式档案查阅服务,除在一楼档案查阅一体机可查阅本院归档案件外,该们还在二楼档案室外专门设置了档案查阅窗口,为当事人及机关单位提供全省范围内的归档档案查阅。

第三打造便民诉服中心。设立专职导诉岗,负责对来访人员分流,为其提供基本的诉讼服务帮助,引导协助当事人使用智能设备。推行免证式执行立案,实现申请执行人只需向执行立案窗口提交基本材料即可登记立案,无须再找审判法官出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完善案款支取制度,全面实行诉讼案款网上转账,由法院直接转款至当事人账户,当事人不再为案款跑路。设置等候休息区,提供报刊杂志、饮水、爱心雨伞、手机加油站、急救药箱等以解决不时之需,同时也免去了当事人排队等候之苦。同时主动接受监督,公开审务、监督联系电话,在立案窗口放置各部门联系方式、立案申请所需材料及相应模板,对外公布监督电话、诉讼服务中心联系方式及确定专人接听12368热线电话,让群众多渠道享受便民的诉讼服务。


关于“五化协同”,专业化审判改革提升审判质效。杨强介绍到,该院围绕“审判主体团队化、审判主题精准化、审判方式要素化、审判配套系统化、审判服务片区化”五个层面,构建“五化协同”专业化审判模式,创新了民商事审判工作格局。

(一)审判主体团队化。该院为发挥资源集约和专业化审判的优势,建立了“6+1”专业化审判团队。“6”,即,将六个人民法庭(河舒、罗家、金溪、巨龙、徐家、锦屏法庭)分别定位为专业性简案团队,审理类型化简案;“1”,即,将行政审判庭定位为综合性简案团队,审理类型化以外的其他简案。同时将民事审判庭定位为民商事审判繁案团队,专门审理简案团队分流出的民商事案件。此次改革通过将人民法庭、内设机构转化为专业审判庭的主要力量,实现了专业化审判主体的团队化分工。

(二)审判主题精准化。该院确定了“家事纠纷”“民间借贷”“人身侵权”“劳动纠纷”“常见合同”“系列合同”六大审判主题作为各专业性简案团队的固定审判主题,打破了改革前六个人民法庭各自审理未区分案件类型的分工模式;同时,对于剩余难以进行类型化区分的案件,则由原行政审判庭作为综合性简案团队负责审理,对于简案甄别的繁案,破产、发回重审、再审案件、涉政府民事案件则由原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据此,专业性简案团队、综合性简案团队与繁案团队构成了改革后的专业化审判改革分工格局。

(三)审判方式要素化。为提高专业化审判效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相关改革精神,在简案团队推行要素式审判方式。

一是庭审要素化。对于要素式审理的案件,由法官助理引导当事人庭前填写案件庭审要素表。庭审要素表对双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无争议的要素事实不再进入庭审,法官不再按照传统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流程开展庭审,仅需针对案件争议要素展开庭审,以提高庭审效率。

二是文书表格化。适用要素式审判的案件,其裁判文书不再按照传统裁判文书分开陈述原告诉称、被告辩称、事实查明和本院认为部分,而是探索适用表格式裁判文书。目前该院已形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继承纠纷五类表格式裁判文书。

三是指引类型化。为积累专业化审判经验,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形成专业审判队伍,通过制定类型化的审判指南,指引法官对不同类型的案件根据审判指南开展审判工作。目前该院已先后制定了《婚姻家庭纠纷审判指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审判指南》《民间借贷纠纷审判指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审判指南》《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审判指南》等类案裁判规则。

(四)审判配套系统化。组建送达组、扫描装订组,实行统一送达、统一扫描、统一装订,让法官从繁杂的审判事务中解脱出来。根据分案流程、分案数量、类案审判难易程度的不同,确定繁案分流比例,该院配备简案团队员额法官13名,繁案团队员额法官4名,简案团队法官年人均分案不低于220件。通过繁简分流,实现了简案快审、类案专审、繁案细审、难案精审。为避免忙闲不均和司法资源浪费,审判管理部门动态跟踪各办案团队收案数量,若某团队收结案数量骤减或者激增,由审判管理部门会同诉讼服务中心报经院领导审批后进行统一调剂,确保年度、各季度收结案均衡。分类制定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书记员考核办法,用考核巩固专业化审判改革成效。

(五)审判服务片区化。为推动司法力量下沉乡镇,确保专业化审判改革后司法服务不断档,该院一方面推动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全面建成“三位一体”诉源治理体系,出台《关于构建“三位一体”诉源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构建基层治理蓬安模式;另一方面结合法院职能,不断创新审判服务思路,提升审判服务质量。一是每个法庭确定若干乡镇作为服务片区,各法庭负责联络片区内乡镇政法委员开展基层政法工作,共同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二是每个乡镇(街道)确定一名法官作为片区法官,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及时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纠纷,开展相关调解工作,并对达成调解、有可供执行内容的调解协议依法予以司法确认,出具法律文书。

(六)专业化审判改革成效。一是案件质效明显改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下降8.98天,发改率下降1.98个百分点,服判息诉率上升4.13个百分点。二是审判体系得到优化。在案件运行流程上,实现了“衔接有序、梯次排布、运转高效”,在审判团队建设上,形成了“‘6+1+1’办案模式”,在审判权力配置上,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三是审判能力得到提升。法官司法能力得到提升,法官审判经验的积累由“多而浅”向“专精深”转变,形成了以实践积累经验、以经验反哺实践的良性审判工作局面。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审判团队之间协作更加紧密,审判团队内部协作能力加强。审判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管理更加全面,各项审判工作严格做到依制度管人、依程序办事,各个环节中的管理漏洞和盲点大大减少,审判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明显增强。管理更加高效。专业化审判改革使案件办理流程管理节点更加突出、管理流程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审判管理目标的控制、反馈和督办效率。

据统计,截止12月20日,该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2750件,其中普通执行案件1697件,恢复执行案件420件,执保类案件565件,执行异议案件68件,旧存案件6件,共计2756件。已执结2447件,结案率88.78%,申请执行标的额5.15亿元,执行到位1.55亿,各项执行考核指标名列全市前茅,2020年度获南充全市第一名。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狠抓司法办案第一要务,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推进平安蓬安、法治蓬安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副院长杨彬表示。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