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淮口法庭入选成都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2021-12-27 12:56:21
     

金堂法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文/图

为不断丰富“枫桥经验”的内涵,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方便群众诉讼、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水平,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全市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在经过初评、专家评审等环节后,成都金堂县人民法院淮口法庭成功入选了成都法院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设立于1950年的淮口法庭是金堂县首批人民法庭。“腿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的“全国模范法官”周卫东曾在这里工作。近年来,淮口法庭传承周卫东精神,紧紧围绕淮州新城发展定位,统筹、调动辖区各方调解力量,打造、推广“李姐调解室”专业调解品牌、“说事评理”民间调解品牌,提升“坝坝法庭”便民解纷效能,构建立体化、全方位解纷模式,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立足辖区重点领域涉企纠纷解纷需求,该法庭创新延伸解纷平台,构建涉企纠纷治理力量多元配置的实质解纷格局。与成阿工业园区管委会协同建立涉企纠纷联调机制,在园区管委会设立法律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优势,提供“呼叫——报到”的精准化、定制型调解服务。联合园区管委会深入企业排查涉职工权益纠纷,加强“呼叫——预警”,源头化解未病,有效避免群体性、突发性纠纷。

法庭以挂牌成立的辖区乡镇诉源治理中心为载体,与淮口派出所、司法所、街道办事处等建立涉物业、道交等重大矛盾联调机制。联合联调力量,2020年高效指导调处了某公司拖欠70余名工人工资案件,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司法确认,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另外,充分利用法院与发改、司法等主管部门建立的“一站式”价格争议解纷机制,采用复杂案件由县发改局价格认证中心提供解纷专业支撑,简易案件培育社区专业调解员的方式,释放价格争议专业解纷效能,价格争议纠纷前端化解率达到60%。

推进中,淮口法庭不断拓展以金堂孝善文化延伸的“说事评理”解纷机制内涵,有机整合群众调解智慧,秉持“孝为本、理为先,法为绳、和为贵”调解理念,扩大“乡音、乡情、乡俗”优势就地化解纠纷,参与选任26名当地信誉好、调解能力强的群众担任“评议员”,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3%。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