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四建四提” 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农村司法体系文章

  
2021-12-29 16:29:04
     

姚长明 唐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马超

绵阳市安州区,全区幅员面积1181.14平方公里,全区45.6万人民,两项改革后,全区乡镇由18个减少到10个、减幅44.4%;建制村由230个减少到117个、减幅49.13%。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安州区立足两项改革后镇、村(社区)人口规模、幅员面积整体提升的实际,整合“人地物网”等基层政法资源要素,通过“四建四提”推动基层政法服务保障从“单兵出击”到“集团作战”,进一步夯实平安乡村建设基层基础,初步构建起“组织领导严密、责任主体明晰、制度机制完善、办事机构健全、工作力量齐备、综合保障到位”的安州农村司法服务保障新体系,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建好一个“司令部”,提升统筹能力。选好一名“司令员”。全区10个乡镇固化施行乡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专职副主任一肩挑职务配置模式,专职负责辖区平安乡村建设工作。发文赋予乡镇政法委员“乡镇政法单位联席会议组织召开权、问责建议权、工作督办权”等7项权利,切实放大“三位一体”模式在平安乡村建设工作中的统筹力。建好一个“指挥所”。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治理办、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等政法资源,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信息管理平台,村级综治中心参照建设,建设集成集约高效的平安建设指挥中枢。平安乡村建设相关工作由综治中心统一部署调度推进,实现信息掌握及时、工作反应迅速、联动配合紧密、问题化解有力,最大限度激活“神经中枢”功能。签订一张“军令状”。以平安乡村建设为主线,明确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风险排查、网格化管理服务、社会心理咨询、特殊人群管控、公共法律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日常环保巡查等多项职责。建立落实乡镇政法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平安安州建设月例会制度,政法委员、区级部门负责人通过实地研判,督导推进,工作成效纳入年度考核。

建好三个“主力团”,提升功能布局。优化派出所布局。现建制10个乡镇全部设立派出所,在被撤并的8个乡镇全部设立警务室,全局派出所总警力124人,辅警125人,民辅警比例1:1,每个派出所平均增加警力4人以上,全面消除5人以下所,探索“交所合一”警务运行模式和景区政法服务保障“融警务”模式,花荄派出所成功创建全国“枫桥式派出所”。优化司法所布局。按照“一镇一所”原则,由乡镇司法所原7个片区司法所调整为10个乡镇司法所,全部立户列编,每个司法所至少配备1名司法助理员、1名辅助人员,在原基础上增加5名工作人员,司法所占编比例达到区司法局政法专项编制的50%,建成河清、秀水、花荄、桑枣4个高品质司法所。优化基层法庭布局。继续保留原秀水、塔水、桑枣3个基层法庭,每个基层法庭配备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和1名司法警察(安保人员),每个基层法庭在原基础上平均增加2名工作人员,两项改革后实现基层政法单位布局进一步优化、政法专职力量进一步充实、政法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彻底扭转了原基层政法专职力量薄弱、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尴尬局面。

建好三支“生力军”,提升一线战力。建好一支村(社区)专业队伍。推动政法专业力量向基层下沉,151个村(社区)全部落实驻村民警(辅警)、驻村法官到村轮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定期和不定期到村参与村社法律服务,全面充实乡村治理工作政法服务保障专业力量。建好一支村(社区)司辅队伍。全区建立20支专(行)业调解委员会,151个村(社区)全部落实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落实一名“平安员”,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组建一支治安联防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平安乡村建设,形成了“绿荷花”“花城管家”“富乐人家”“嬢嬢调解队”等平安乡村建设社会公益组织品牌。建好一支村(社区)网格队伍。将全区科学划分为309个网格,为村(社区)配备305名专兼职网格员(其中社区专职网格员85名)。建立完善网格员职责任务清单,建立完善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网格员重点对照“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不稳定因素发现、突发事件上报、矛盾纠纷排查”等九类事务对责任网格采取“一日双巡”,信息日报。建立健全网格员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

建好三张“平安网”,提升治理质效。建好一张“技防网”。以公安分局“情指动一体化指挥中心”为主体,加快推进“天网3期”建设,农村“雪亮工程”全部落实“一杆一档”,整合社会自建监控点位1035个,“慧眼工程”家庭探头安装完成3.67万个,同步接入综治中心和公安派出所,实现“城市有‘天网’、镇村有‘雪亮’、家庭有‘慧眼’”的三维技防全覆盖新格局。建好一张“服务网”。全区建成规范化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心、站、室162个,推行网上立案,广泛开展法治宣讲,加强政法新媒体集群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2021年,开展法治宣讲300余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余件,河清镇设立绵阳市首家一站式诉讼服务点,区法院建成“诉源治理联调中心”,花荄税务分局建成全省首家“枫桥式税务分局”。建好一张“防控网”。以平安乡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集团军”优势,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各类群众关注的违法犯罪,不断深化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强化治安联防联控和特殊人群管控。2021年全区农村可防性案件和群众信访案件持续下降15%以上,矛盾纠纷化解3232件,同比上升5%,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安定,评选命名授牌区级“六无”平安村(社区)50个。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