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中院:延伸司法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

  
2021-11-01 14:21:4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杨元禄

10月28日,泸州中院召开“感受公平正义——酒麒麟带您看法院”新闻发布会,泸州中院副院长靳泰雨向媒体通报该院立足司法职能,延伸司法服务,主动服务泸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情况。


据靳泰雨介绍:泸州中院进一步完善优化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案件流程信息短信告知等网络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指导、法律咨询、案件查询等职能,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减少当事人诉累;会同市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牵头与市工商联等部门共建服务协作机制。今年3月中院与人行泸州支行、市银保监分局、泸州市仲裁委会签《关于进一步推进泸州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方案》,建立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提供“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9月制定《开展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好诉非衔接,构建高效、便民、公正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2021年,全市法院立案受理破产案件21件,审结破产案件27件,其中推进 19 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其中,中院办理的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通过多次协调,妥善安置职工3000余名,大部分资产已处置完毕,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召开全市法院长期未结破产案件化解工作推进会,6月底全面清理三年以上长期未结破产案件14件。在全省范围首创建立并运行泸州破产案件监督管理平台,对已录入的61件破产案件(含破申)进行全面监管,其中16件破产案件管理人已绑定资金账户,资金使用全留痕。通过该平台成功召开债权人网络会议11次,债权人参会344人次。

持续开展涉民生案件、涉金融债权案件等专项执行行动,积极推进涉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债务案件执行,已执行到位金额2.94亿元。积极探索建立失信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自我纠错、主动自新,修复自身失信行为,重塑信用,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已促进51家民营企业、26名企业家及时履行义务或作出修正失信行为承诺,移出失信名单,履行金额达1986.6万元。

持续推进酒业司法保护“三化机制”,加强酒业保护整体规划。成立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专门审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涉酒纠纷;开展“酒麒麟·酒企行”系列活动,深入郎酒、玉蝉酒等民营酒企实地调研,问需于企,回应需求,提供定制意见。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交换,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双重保护。针对共性问题,每年坚持发布知识产权和酒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为党政提供参谋决策。并在3.15、4.26、酒博会等时间节点,前往在酒业园区、自贸区、酒博会等场所,就地提供法治宣传和专业咨询。曾某、陈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案入选“四川法院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开辟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妥善审理各类涉民营企业案件。强化涉民营企业积案清结行动,全面清理民营企业长期未结案。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已审结涉民营企业三年以上长期未结案 13件、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81件 。持续开展涉民生案件、涉金融债权案件等专项执行行动,积极推进涉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债务案件执行,已执行到位金额2.94亿元。

提供“问诊式”司法服务,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组织专人前往民营企业泸州中实集团、西南建材家居产业物流港、泸州温州商会进行走访、座谈、调查、普法宣传,适时提出法律风险防控要点,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手册,助推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意识、规避经营风险能力。不定期开展庭审观摩,邀请民营企业代表旁听典型意义的合同纠纷案,以案释法,从合同签订、交易流程及费用结算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助力企业家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靳泰雨表示,下一步,泸州中院将切实增强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