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11月2日,记者从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获悉,在中共四川省委网信办日前印发的《关于表彰四川省网信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荣获“四川省网信工作先进集体”。成都互联网法庭有哪些经验做法呢?一起往下看
↓↓↓
据介绍,成都互联网法庭以“互联网+诉讼”模式,构建技术、程序和实体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探索“数字中国”依法治理“四川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引领智慧司法为核心的智慧法院建设之路
创新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成都互联网法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立足多元纠纷化解、类案批量智审、司法信用共治,着力打造“云系列”智慧审理和司法服务平台,对案件从起诉、立案、分案、送达、举证、调解、审判、结案到归档实行全流程在线处理,实现电子卷宗的深度运用,提高审判质效,服务诉讼主体、服务营商环境、服务改革决策。
推广“微法亭”延伸司法服务范围。成都互联网法庭推广可实现自助立案、自主存证、在线庭审、在线调解、文书打印、电子签名、电子送达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微法亭。拟向律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多场景投放,着力打通智慧司法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实现“足不出户打官司”。
科技助力5G互联网审判。成都互联网5G法庭,充分利用5G的大带宽、低延时优势,以相比普通网速10倍以上的“5G”速度展开庭审活动,保障庭审活动更加顺畅。在线庭审微表情分析预警,通过大数据检测分析,将心跳、呼吸频率导入算法,梳理原被告双方的精神状况,辅助法官掌握当事人心理状况。同时,5G互联网法庭采用物联网全屋自动控制系统,可由法官手持的智能交互终端掌握庭审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及灯光照明。
探索完善数字时代的诉讼规则
引领网络空间裁判规则构建。成都互联网法庭推动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再造审判流程、重塑诉讼规则,对传统审判方式革命性重构:通过中国庭审直播网、四川日报、抖音平台,面向全网公开审理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诉张某互联网名誉权纠纷案,40余万人同时围观,厘清保护企业商誉与公民言论自由边界;精准识别网络虚拟财产权利归属,填补第三产业发展新兴领域规则空白;以类案联审的方式实现互联网金融案件批量处理,引领数字金融协同治理。成都互联网法庭利用管辖集中化、案件类型化、审理专业化的优势,强化司法裁判引领,秉持以裁判规则促治理理念,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打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涵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人才。成都互联网法庭与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师范大学签署网信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在师资课程、专业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成都互联网法庭为相关方向研究生提供互联网法治指导。
创新司法服务新格局。成都互联网法庭精准把握互联网市场主体法治需求,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常态化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成都市律师协会、省委网信办、互联网企业等走进成都互联网法庭,深入介绍新一代智慧审理和司法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司法服务新格局。
↓↓↓
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西部第一,有强烈的互联网审判司法需求,成都互联网法庭也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集中管辖互联网案件的专业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已成为四川智慧法院和网络治理的标杆典范,展现了西部互联网审判的未来图景。
下一步,成都互联网法庭将再接再厉,持续奋力拼搏,扎实推进、稳步落实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来川调研指示精神,以努力建成全国最好的互联网审判机构为长远目标,探索“数字中国”依法治理“四川模式”,精准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形成系列裁判规则和可复制的跨行政区划审判互联网案件经验,为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司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