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近日,从外省来川讨要劳务费无果的靳某某到诉讼服务中心咨询立案,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登记员发现靳某某提交的起诉材料少了被告的身份证明且起诉状副本少了一份,靳某某提出没有被告身份证复印件,只有身份证号码,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为靳某某出具了“身份信息核查通知”,让靳某某立即到公安部门查询,查询结果提交后,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登记员立即为其办理好立案手续,对缺少的起诉状副本,当即为他复印存卷,同时告知法院将通过电子推送的方式直接将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发到其手机上,不用再亲自跑法院来领取。靳某某拿到受理通知书后高兴地说“我还以为要补齐资料下次再来了哟,没有想到一次就办好了!现在法院的材料都可以发在手机上了啊,太方便啦”。
这是沿滩法院推行立案“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缩影,沿滩法院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电子送达等服务措施,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制定了《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工作规范》,确立了诉讼服务三原则即便民利民原则、一次性告知原则、当场办理原则。将“立案一次性告知”在法院公众号、法院大门外、诉讼服务大厅进行公示,将立案所需材料分类告知,同时将立案所需诉讼文书模块植入二维码来进行电子版提供,确保立案“最多跑一次”,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诉讼服务的高效便捷。
庭审 “开一次就好”
10月14日上午10点,沿滩法院法官黄强身着法袍进入第五审判庭,10点45分,开庭结束,黄强走出法庭。40多分钟的时间,黄强审理了张某、张某某诉明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两案。“为黄法官点赞!我还以为这两个案件起码要到中午1点才开得完,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审理结束了,效率好高哦!”,原告代理律师龙某激动地说。这是沿滩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团队审理案件的日常真实写照。
沿滩法院按照上级法院繁简分流改革要求,从2019年起开始繁简分流改革,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团队,在民庭设立繁案团队,实行“快慢分道、繁简分流,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实施庭审方式的改革,对公告案件和速裁案件,只开一次庭。优化速裁案件庭审程序,不受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庭审程序限制,可直接围绕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审理查明事实,径行判决,最大限度减少审判用时,沿滩法院的审判用时一直保持全省低位,平均审理时间不断减少。“只开一次庭”,大大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速度带来的温度。
退费 “一次都不跑”
10月11日,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对立案当事人耐心解释并指导填写《当事人银行结算账户确认书》,这是沿滩法院落实上级法院规范诉讼费管理要求,建立诉讼费退缴“一次不用跑”工作机制的写照。
“退费难”问题,主要表现为诉讼费退费手续多、退费时间长、不及时,这一直是诉讼当事人和律师的一大烦恼,也成为法院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米”的跨栏障碍。沿滩法院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开会研究解决该问题,制定了《进一步优化诉讼费退费工作规范》,明确退费的项目,简化签字手续,确定退费期间,并将退费范围、流程、所需资料在诉讼服务大厅公示。做好前期工作,在诉讼当事人立案时就填写《当事人银行结算账户确认书》。结案后,需要退费的当事人就不再需要提交退费申请和退费收据,而是由承办法官在结案后直接将应退诉讼费审核并交财务部门退回诉讼当事人银行账户,真正实现诉讼费退费“一次都不跑”。
沿滩法院院长丁向东表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是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本职责,按照省、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质运行”和“深度运行”的要求,沿滩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利民110”为目标,加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司法服务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