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侦破拐卖案件,不仅仅是‘打拐’把嫌疑人捉拿归案,更重要的'寻亲'找到那些被迫和父母分离的孩子,而时间是关键。”文静说。
文静,女,39岁,现为峨眉山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综合中队中队长。20岁加入警队,从警19年,她让许多破碎的家庭重新团圆。
团圆,就是我们的希望
2020年1月,在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节目现场,一对母女迎来了跨越33年的拥抱。文静坐在警察专席上,眼含热泪地看着台上,回想着这场儿子变女儿的“奇迹”。
2017年11月,年近六旬的丁某(女,化名)来到峨眉山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求助,希望民警帮助她找到自己仅出生5天就被人抱走,只见过一面的“儿子”。
文静和同事走访了孩子出生的医院,并采集了丁某和其前夫的血样,通过摸排线索,在全国DNA数据库有了发现。而这个发现,令文静和同事有些惊讶,孩子并非“男儿郎”而是"女娇娥",由于当年只看过孩子一眼,丁某误以为自己生的是儿子,其实是个女儿,孩子可能已在新疆定居。
文静和同事随即赶赴约2700公里外新疆。当年那个丁某印象里仅出生5天就不见的“儿子”,已成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跨越了33年的时光。
“看见他们团圆,我也是激动的不行,我们就是为了团圆而去的,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文静说。
文静在《等着我》现场
历经23年的等待
1998年12月某天,村民王某(男,化名)到峨眉山市公安局反映:其1岁的儿子王某杰(男,化名)被同村的张某(女,化名)拐走了。峨眉山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立案调查,经工作分别于2000年、2015年、2017年将3名涉案嫌疑人抓获归案。遗憾的是,因受限于当年的侦查资源和技术手段,以及部分中间人的离世,民警虽多次奔赴涉案地开展工作,仍未能找到被拐儿童王某杰。
2021年,案件迎来了曙光,文静所在的专案组依托“团圆行动”,联合多方力量,经过三个多月的艰难排查,奔赴三省六市、行程超过10000公里,终于找到了被拐卖的王某杰,并将另外两名参与拐卖王某杰的嫌疑人抓获归案。
找到王某杰时,文静不停地告诉自己不要哭,一定要控制情绪。但见到王某杰的那一刻,她还是没有控制住泪水,面前这个已经24岁的男孩,还什么都不知道,在这漫长的23年中,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也到其他地方定居了。
得知孩子找到了,王某杰的大伯十分感慨:“我们都没有抱希望了,没想到你们警方居然还在找,真的感谢你们。”
困难常有,使命必达
查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常常伴随着困难。在侦破一起拐卖儿童案件时,文静和同事通过大量工作终于锁定了案件重要关系人,并奔赴关系人所在地福建省寻找。一到福建省,文静和同事就立刻到关系人住址地进行走访,但由于关系人已外出打工、电话也已停机,其家属也不愿配合工作,线索一下就断了。那天,为案件进展焦急的文静无暇订旅馆,拉着行李在当地派出所待到了半夜,看着外面漆黑一片,她感到了一阵失望。
好在,文静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更加努力的开展工作,终于联系上了重要关系人。在关系人的配合下,经过两天一夜地走访工作,警方成功找到了被拐儿童的收养家庭。
因为工作,文静常常需要出差,这让她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家人的理解是她勇往直前的底气。
面对工作遇到的困难,文静这样说道:
“我们都不知道事情会指向何方,这吸引着我们走下去。”
“在查案过程中困难是常有的,但我们必须要冲破障碍找回真相。”
“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及案件当事人的陆续离世,人们可能会渐渐淡忘丢失的孩子,但对于我们而言,只要案件没破、孩子没有找到,我们就不能放弃。”
母亲的眼泪、父亲的白发
从婴儿到青年
分别,令人痛彻心扉
团圆,是一个家庭的渴望
寻找,遗落在时光里的线索
万水千山走遍
只为找到你
不能忘记
也不会忘记